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六)

圣道千万涂,谁知非与是。

相是更相非,见界永不毁。

醴酒入我唇,甘味却类尔。

何不自见见,高文徒为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六)》由明代诗人杨起元所作,通过对比圣道的复杂性和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表达了对自我认知和真理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圣道千万涂,谁知非与是”,开篇即以“圣道”这一抽象概念引入,指出通往真理的道路千差万别,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分辨出是非对错呢?这里隐含了对世事纷繁、真理难求的感慨。

接着,“相是更相非,见界永不毁”进一步阐述了认知的相对性和局限性。在不同的视角下,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可能会相互矛盾,而这种认知的边界似乎永远无法被彻底打破。这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醴酒入我唇,甘味却类尔”则以饮酒为喻,将抽象的哲理具象化。饮酒时的甘甜与满足感,仿佛是对真理追求中偶尔获得的快慰。然而,这种快慰与真理的本质相比,又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何不自见见,高文徒为绮”提出了一个反问,意在强调个体应当直接面对自我,从内心深处寻找答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华丽辞藻或他人的教诲上。这不仅是对陶渊明饮酒诗风的模仿,更是对自我认知和精神追求的深度探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圣道、认知、自我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真理和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七)

茉莉来南国,玉蕊发其英。

馨香随风扬,感我故园情。

况复月色佳,尊酒欢与倾。

羲御渐委辔,阶下虫微鸣。

不觉歌式微,慨然怀友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八)

松柏经严冬,卓卓霜雪姿。

孤根异群植,岂在叶与枝。

凡物禀正性,独立不为奇。

春融万汇作,孑孑空尔为。

思我湖上山,何日税尘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九)

我登从姑山,天门划然开。

恍惚睹仙翁,世界如无怀。

仙翁为我言,圣学久已乖。

江河乱其流,鸟兽失其栖。

灼灼青莲花,娟娟出其泥。

别见损至精,金石焉得谐。

稽首谢仙翁,学子从前迷。

我今得一见,此见永不回。

形式: 古风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

我有明月珠,得之南海隅。

持以诧时俗,此珠满尘涂。

暴殄不爱惜,役役随所驱。

惭愧辽东彘,不知世有馀。

置之怀袖间,默默且自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