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千山

千山胜景久芗哉,三度徒教寄咏回。

本异唐宗曾驻辇,空传丁令有遗台。

底须石洞花岩到,原匪探奇问景来。

却笑前遭泐崖处,侵寻应已漶莓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寄题千山》,通过对千山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以及对过往历史的追溯。首句“千山胜景久芗哉”直接赞美了千山景色之美,而“三度徒教寄咏回”则表达了诗人多次游览仍意犹未尽,只能通过诗歌来寄托情感。

“本异唐宗曾驻辇”提及唐朝皇帝唐宗也曾在此驻足,增添了千山的历史韵味。“空传丁令有遗台”则借丁令的故事,暗示千山曾有古代遗迹留存,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底须石洞花岩到”表达诗人并非仅为探奇访胜而来,而是欣赏整个山川之美。

最后两句“却笑前遭泐崖处,侵寻应已漶莓苔”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想象那些曾经被风化剥蚀的崖壁,如今恐怕早已被青苔覆盖,增添了时光流转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千山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历史遗迹的怀旧,展现了乾隆皇帝深厚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长城作

金墉迤逦倚山尖,想像当时守备严。

但拟天骄袪冒顿,那知民怨萃蒙恬。

千秋形胜因循览,万古兴亡取次觇。

自是天心无定向,从来违顺卜黧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淑清院

石径度流泉,奇探小有天。

树垂冰作雨,砌暖玉生烟。

屈膝红墙绕,蜎蜎紫阁连。

不如深翠处,精舍足幽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清凉山再依皇祖原韵

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赓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罨五云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元韵

枚枚青琐与银铺,一例都京制度符。

体从帝王御宫殿,心惟黎庶奠寰区。

酌斟奢俭临中国,环卫旗民壮远图。

敬仰戎衣未解际,依然有暇视规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