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杂诗十九首(其五)》,由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明亮月光下的庭院,内心思绪万千的情景。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夜空中的星斗、东壁下促织的悲鸣,以及自己的弹琴行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苦短的感慨。
首句“昭昭素秋景,明月照庭帏”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明亮的秋夜图景,月光洒满庭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揽衣不能寐,起视星斗辉”则展现了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难以入眠,起身观星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促织鸣东壁,声响一何悲”一句,诗人借促织的悲鸣之声,将自然界的哀愁引入人类的情感世界,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感彼物情苦,为子惜良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苦楚的同情,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弹琴彻永夜,可以喻中怀”描述了诗人通过弹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琴声在深夜中回荡,仿佛能够传达他内心的思绪。然而,“听者徒知曲,焉能聆其哀”指出尽管琴声优美,但真正理解其中哀愁的人却寥寥无几,强调了情感表达的困难与孤独。
最后,“此曲终且秘,悠悠当告谁”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秘密的守护,以及对无人能真正理解自己心声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