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九首(其五)

昭昭素秋景,明月照庭帏。

揽衣不能寐,起视星斗辉。

促织鸣东壁,声响一何悲。

感彼物情苦,为子惜良时。

弹琴彻永夜,可以喻中怀。

听者徒知曲,焉能聆其哀。

此曲终且秘,悠悠当告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杂诗十九首(其五)》,由明代诗人欧必元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明亮月光下的庭院,内心思绪万千的情景。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夜空中的星斗、东壁下促织的悲鸣,以及自己的弹琴行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苦短的感慨。

首句“昭昭素秋景,明月照庭帏”描绘了一幅清冷而明亮的秋夜图景,月光洒满庭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揽衣不能寐,起视星斗辉”则展现了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难以入眠,起身观星的情景,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促织鸣东壁,声响一何悲”一句,诗人借促织的悲鸣之声,将自然界的哀愁引入人类的情感世界,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感彼物情苦,为子惜良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苦楚的同情,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弹琴彻永夜,可以喻中怀”描述了诗人通过弹琴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琴声在深夜中回荡,仿佛能够传达他内心的思绪。然而,“听者徒知曲,焉能聆其哀”指出尽管琴声优美,但真正理解其中哀愁的人却寥寥无几,强调了情感表达的困难与孤独。

最后,“此曲终且秘,悠悠当告谁”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秘密的守护,以及对无人能真正理解自己心声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情感表达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24)

欧必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诗十九首(其六)

生平少年时,轻薄事交游。

宴客高堂上,丰膳倾庶羞。

欢娱未终极,寒暑忽已周。

黄金百镒尽,常怀资用忧。

盛年不可再,焉能保蜉蝣。

寥寥断金者,薄终谊所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杂诗十九首(其七)

朱楼二八女,金翠何盛妆。

淑德求令配,曾觐君子光。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方。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欲飞无比翼,欲济河无梁。

仰视浮云回,聚散徒悲伤。

下观溪涧水,一泻成汪洋。

嘉会难再遇,何以慰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杂诗十九首(其八)

悠悠念征路,携手河之湄。

徘佪不忍别,仰视夜何其。

非忧参商感,但惜日月驰。

君当重自爱,毋为别泪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诗十九首(其九)

美哉梧桐树,盘郁南岳巅。

修条临南仞,拂盖摩苍天。

傲淩霜雪色,俟彼凤与鸾。

材可调琴瑟,器成张丝弦。

牙旷倘未遘,妙曲何由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