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魏大飨受禅二碑

貔貅十万扬旌旄,老狐乳贙争咆哮。

诸袁已尽奉先灭,赤伏潜易当涂高。

乌林一炬久逃窜,孝廉声势临江皋。

许昌距吴数百里,江淮汝汉萦南条。

阿瞒筑宫具深意,削梯便拟凌风涛。

三台歌舞尚未竟,九首鬼伯潜相邀。

子桓继起更狡鸷,竟能禅让依唐尧。

分香卖履言未冷,灶声紫色心尤骄。

相国将军官四十,剑佩跄济从喧呶。

乃陈降祥珍瑞集,再记款塞呼韩朝。

方当寝苫枕届日,衮冕黼黼山龙昭。

围场千步坛九尺,拜奠玺册陈南郊。

无君无父意自得,大书深刻垂琼瑶。

仲谋奉表亦豚犬,龟象作贡供臣寮。

公闾剚刀入南阙,黄初四世如风飙。

蜀吴尚在魏垂灭,唯余碑碣犹岧峣。

吾见此文亦已久,朅来亲读披蓬蒿。

三十二行行款正,加以隶体无残凋。

钟繇梁鹄字莫辩,华歆贾诩名难淆。

比于《梼杌》可垂戒,何待后世相訾謷。

废宫久作山阳庙,灵旗石马还萧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王昶的《观魏大飨受禅二碑》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通过描述曹操、孙权、刘备等人的事迹,展现了魏国统一和禅让的宏大历史事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貔貅”代表强大的军事力量,“乌林一炬”暗指赤壁之战的失败,“阿瞒筑宫”象征曹操的雄心,“子桓继起”则指曹丕的即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和权力更迭的戏剧性。

诗中提到的“三台歌舞”、“九首鬼伯”、“分香卖履”等典故,都是对当时宫廷生活的隐喻,反映出权力斗争的微妙与残酷。同时,诗人对碑文的细致描绘,以及对书法艺术的赞赏,也体现了他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和对文化传统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深度,还兼具文学美感,通过对魏国受禅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寓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后世的警示。

收录诗词(29)

王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大文殊寺

五岳泰华衡恒蒿,出云降雨参神功。

此外灵区表绝胜,菩提娑树侔天宫。

普陀独镇巨澥中,峨眉鸡足西南雄。

妙吉祥居道场启,若非天眼焉能穷。

萦青缭白千万叠,须弥鹫岭遥相通。

风沙万里截紫塞,冰雪三伏浮苍穹。

十方三界来听法,龙王鬼伯相随从。

烟霄朝现应真像,刀仗夜伏修罗凶。

鲸钟鼍鼓互震吼,狮林鹿苑殷虚空。

窣堵波高飏铃铎,睺罗那厂开荒丛。

望海峰峦更奇伟,归墟赴壑连鸿濛。

洹沙净众得未有,梵呗响答千岩松。

忆自摩腾入中夏,昙鸾灵辨追前踪。

长者雨花撰合论,导师海墨分禅宗。

弥天并尽未来际,一切摄授归圆融。

生平梦游安得至,何幸万骑随飞龙。

登山入寺首瞻仰,已觉壮丽非人工。

狞狮狂象愁调御,华严楼阁森重重。

严寒渐退春意足,慈云慧日交曈昽。

南台中台次第到,水田万指咸趋风。

黄衣红帽亦密教,大宝所授薰修同。

山镫夜炬闻可见,愿乞加被昭颛蒙。

形式: 古风

蒋绍初招集拙政园次赵云松韵

澹云微雨罨楼台,三径琴樽傍水开。

花木百年犹似旧,江湖二鸟恰同来。

讨春尚有香车集,授简欣看玉树才。

更喜嘉禾诗画客,北窗跂脚共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早春

朔风初定雪初晴,遥见春晖上槛明。

三尺游鱼冰下见,一行归雁柳梢横。

香炉茶铫随宜置,茸帽筇枝称意行。

已是上元镫节过,市楼犹听夜吹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闻稚存谴伊犁

胸中五岳本难消,醉后狂言荷圣朝。

对簿已蒙宽一死,投荒何恨窜三苗。

老泉谏术终须读,湘浦羁魂不待招。

取次金鸡竿下信,阳关风雪返征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