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晋原舒太博清溪阁

危阁飞空羽翼开,下蟠波面影徘徊。

光摇画板月深浅,声绕曲栏风往来。

暝色四郊烟莽苍,晓云千嶂雪崔嵬。

主人好事民无讼,日夕登游对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高耸的楼阁如鸟展翅凌空,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摇曳不定。
月光在画板上忽明忽暗,声音环绕着弯曲的栏杆随风飘荡。
夜幕降临,郊外一片迷茫,拂晓时分,连绵的山峰覆盖着皑皑白雪。
主人热心公益,百姓和睦,他们日日夜夜在此饮酒赏景,无争无怨。

注释

危阁:高耸的楼阁。
飞空:凌空飞翔。
羽翼开:如鸟展翅。
蟠波面:波光粼粼的水面。
影徘徊:倒影摇曳。
光摇画板:月光在画板上摇曳。
月深浅:忽明忽暗。
声绕曲栏:声音环绕栏杆。
风往来:随风飘荡。
暝色:夜幕降临。
烟莽苍:迷茫的烟雾。
晓云:拂晓的云层。
千嶂:连绵的山峰。
雪崔嵬:白雪覆盖。
主人好事:主人热心公益。
民无讼:百姓和睦,无争端。
日夕:日日夜夜。
登游:饮酒赏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主人好治政绩的称颂。开篇“危阁飞空羽翼开”一句,以壮丽的笔触展现了清溪阁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仿佛有翱翔于天际之感。紧接着,“下蟠波面影徘徊”则描绘出水波荡漾,倒映着阁楼的景象,显示了诗人对静谧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

接下来,“光摇画板月深浅,声绕曲栏风往来”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光影变化的捕捉,更通过“光摇画板”的比喻,将自然之光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展现出诗人对美景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情趣。同时,“声绕曲栏风往来”则描写了风声在阁楼周围回旋,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中间两句“暝色四郊烟莽苍,晓云千嶂雪崔嵬”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分别描绘了傍晚时分烟霞弥漫和清晨积雪连山的景象。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四季更迭、天地不仁的哲思。

最后,“主人好事民无讼,日夕登游对酒杯”两句,则转向赞颂主人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诗人通过“日夕登游对酒杯”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主人的敬仰之情,也传递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一幅融合了山水美景、人文关怀及哲理思考的画卷,是一首集观赏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题兜率寺

簿领迷人喜暂闲,聊寻古寺陟孤峦。

柏藏一径中间窄,云敛千峰四面宽。

远目已将飞鸟过,寸心更乞老僧安。

若为借得禅房宿,卧看龛灯一点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题象耳山寺

转谷萦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鹤鸣化上清宫

秘宇压孱颜,飞梯上屈盘。

清流抱山合,乔树来云寒。

地古芝英折,岩秋石乳乾。

飙轮游底处,空自立层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黎公照序训堂

常爱三峨临古郡,君之别业在其城。

近营大第当高处,更起新堂立美名。

满外江山皆秀绝,入中文史自纵横。

如何置得乌尤住,相与谈经过此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