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淮楼

百尺高楼迥,烟云面面开。

蜀山还北向,淮水自南来。

荒草寒筝浦,斜阳下弩台。

不须悲故国,重吊楚江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介福的《镇淮楼》描绘了一幅开阔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百尺高楼迥”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楼阁的高耸,给人以视觉冲击。接下来,“烟云面面开”则通过烟云缭绕,暗示了楼阁四周景色的变幻莫测。

“蜀山还北向,淮水自南来”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地理元素融入诗中,蜀山象征着遥远的过去,淮水则代表着眼前的现实,展现了时空的流转和自然的壮丽。

“荒草寒筝浦,斜阳下弩台”进一步描绘了楼下的景象,荒草与斜阳增添了凄凉之感,而“寒筝浦”和“弩台”则暗含历史遗迹,让人联想到战争与哀歌。

最后,“不须悲故国,重吊楚江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转折,虽然眼前景象令人感慨,但他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沉溺于对过去的哀伤,而是要珍惜眼前,不必过于执着于对故国的追忆,转而欣赏眼前江湾的宁静。

整首诗以景抒怀,寓情于物,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微妙处理。

收录诗词(2)

介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泗城登山远眺有怀作

宦海行踪动客愁,匆匆又作胜湖游。

楚山南去连吴远,淮水东来挟泗流。

人代沧桑双语燕,渔樵风雨一归舟。

登临不禁凄凉感,满眼斜阳上画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驻马亭

驻马亭边试解鞍,遂城南畔暂盘桓。

千林如洗远山静,一鸟不飞秋水寒。

斜日平原看短影,西风黄叶上长安。

青帘摇漾村酤近,底事吟余醉未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雨中过赤水镇

长桥一带宛垂虹,赤水中分两界通。

云似釜蒸堆大白,花当秋放战危红。

人迷古渡摧颓雨,马踏平冈蹀躞风。

不识香山有遗迹,绿杨只在岸西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姑孰使院洗心亭

凿池不必深,盈盈半亩绿。

小亭置其间,临风幽意足。

四围花槛虚,一径石桥曲。

新蘋轻欲飏,芳蒲净如浴。

忘机竹树边,偶然下鸲鹆。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