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谏议都运河东

行台西北接参墟,仗节重乘驷马车。

水是晋君沈璧后,地经唐叔赐圭馀。

蕃酋重足虔条教,部吏承风畏简书。

武帐岁终还奏事,康侯三接听新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崔谏议前往运河东的壮丽场景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首联“行台西北接参墟,仗节重乘驷马车”以雄浑之笔描绘出崔谏议出行时的庄重与威严,行台与参墟的连接,既展现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也寓意着崔谏议身份的尊贵与使命的重大。

颔联“水是晋君沈璧后,地经唐叔赐圭馀”则将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晋君沉璧和唐叔赐圭的故事,暗示运河东这片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为崔谏议此行增添了一层厚重的文化色彩。

颈联“蕃酋重足虔条教,部吏承风畏简书”进一步展示了崔谏议此行的目的与影响。蕃酋对崔谏议的尊敬与部吏对简书的畏惧,不仅体现了崔谏议的权威与影响力,也反映了其在处理民族关系与地方政务时的高超智慧与公正无私。

尾联“武帐岁终还奏事,康侯三接听新除”则以崔谏议的身份与职责收束全诗,既表达了他对国家事务的忠诚与尽责,也预示着他将在这个重要位置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崔谏议出行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展现了其个人形象的崇高与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寄托了对崔谏议未来工作的美好祝愿与期待。

收录诗词(420)

胡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九九五~一○六七)。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以尚书吏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杭州。四年,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已病逝,年七十三(《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胡公墓志铭》)。他在北宋仁宗、英宗两朝为官,位居枢密副使,以居安思危、宽厚待人、正直立朝著称,死后谥文恭

  • 字:武平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相关古诗词

送益州运使田学士

剑栈秋旗拂过鸿,行台西去抚蚕丛。

民间幼艾餐和气,徼外酋豪偃德风。

巴汉静归筹笔内,岷峨閒入画图中。

时平幕府无留事,乐职何妨颂圣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题兰皋亭

亭下春芳接楚波,金堤勃窣路相过。

窗中霁景烟姿远,帘外晨香露气多。

红颊倚墙花并蒂,绿阴翻槛树交柯。

朝阳定有浮杯乐,醉墨何妨记永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柳先辈从事桐庐

甘樱离会酒初醒,还赴东侯拱璧迎。

江上桃歌传乐录,坐中鹦鹉占宾荣。

仙车过洛人偏识,绣骑还邛客尽倾。

后夜严陵台上望,紫云西北是神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杭州子文屯田兼简真公上人

目断江南佳丽城,栏干楼角几长凭。

越人抱膝吟遍苦,吴客观涛病未能。

此地旃檀多胜刹,一时龙象有高僧。

知君暇日寻猿鸟,閒上灵峰第几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