沜东亭子閒坐二首

扫地坐芳草,阑斑如锦茵。

况有青莲幕,偏宜乌角巾。

经纶辞壮志,萋斐得间身。

不作酕醄饮,桃花亦笑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沜东亭子闲坐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扫地坐芳草,阑斑如锦茵”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芳草如茵,仿佛铺就了一条绿色的地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接着,“况有青莲幕,偏宜乌角巾”两句,通过描述诗人所处的环境与穿戴,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氛围,青莲幕与乌角巾的搭配,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暗示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经纶辞壮志,萋斐得间身”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追求。经纶,原指治理国家的才能,这里借指诗人的理想与抱负;壮志,即雄心壮志,表明了诗人曾有过远大的人生目标。然而,“辞壮志”一词透露出诗人可能在现实面前有所妥协或放弃,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萋斐得间身”,“萋斐”是古代的一种图案,这里象征着诗人在纷扰中找到的一片宁静之地,即“间身”,意为暂时摆脱尘世烦恼,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不作酕醄饮,桃花亦笑人”两句,以桃花的“笑”来反衬诗人的内心状态。不作酕醄饮,即不沉溺于酒色之中,保持清醒与自持,这与前文的“间身”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世俗诱惑的淡然态度。桃花的“笑”则可能是对诗人的赞赏或是对其行为的认同,寓意着在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与内心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中的审美体验。

收录诗词(227)

康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 字:德涵
  • 号:对山
  • 籍贯:陕西武功
  • 生卒年:1475--1540

相关古诗词

汤泉亭子小坐

山雨幸初霁,微风犹峭寒。

峰高常带雪,湍杀不成澜。

野鹿含芝过,山鸡隔竹看。

碧桃多半落,若可奈春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真空寺

拂雾寻山寺,篮舆上转轻。

晓云生石细,旭日映岩明。

梵磬遥空出,天花夹路迎。

何须似摩诘,方是学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翟石门

今日汧阳发,知当宿凤翔。

中秋亦何幸,同子浥清光。

巘外来旌节,云间下凤凰。

白头疏旷久,徙倚望原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奉天别渔石司寇

腊日暖如春,君归谒紫宸。

一尊奉天酒,千古五陵人。

剑佩勤边远,风云入梦新。

明时逢圣主,令世浥清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