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琏对逝去的友人张仲琛的追悼之作。通过“曲江文献裔,东邑种庵孙”两句,诗人追溯了张仲琛家族的渊源,暗示其家族的文脉传承和深厚的底蕴。接着,“芳誉今犹昔,佳城俨独存”表达了对张仲琛生前声誉与死后墓地的尊敬与怀念,强调了其名声与精神的永恒。
“白杨沾雨露,宿草自朝昏”描绘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象,白杨树在雨露的滋润下生机勃勃,而周围的野草则随着日出日落自然更替,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永恒。最后,“太史书潜德,雄词贲墓门”则点明了后世对张仲琛品德的铭记与颂扬,通过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的笔墨,将他的美德永载史册,使得其墓门因雄伟的文辞而更加庄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哀而不伤的情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历史文化的引用,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对道德品质的重视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