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其二)

三年非一事,知尽爱人心。

满任添新发,还家带旧琴。

鹊声先棹去,柳色到都深。

即日应冠豸,凭共记得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三年的经历并非一桩小事,深知人心的复杂。
满头白发增添了许多,回家时依旧带着那把旧琴。
喜鹊的叫声预告着船行渐远,沿途柳色也愈发浓郁。
今日应当戴上獬豸冠,只愿共同记住这段沉甸甸的记忆。

注释

三年:经历的时间。
一事:一件事情。
尽:完全,透彻。
爱人心:人的内心世界。
满任:满头,形容白发之多。
新发:新添的白发。
旧琴:长久陪伴的旧乐器。
鹊声:喜鹊的鸣叫。
棹:船桨,这里指船行。
柳色:柳树的绿色,代指景色。
都深:非常深,形容景色浓厚。
应:应当。
冠豸:古代官员的一种冠帽,象征清正廉洁。
记得:记住。
沈:沉甸甸,引申为深刻的印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诗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诗人表达了对某段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三年非一事,知尽爱人心",暗示了诗人经历了三年的某种情感纠葛或生活磨砺,对人情世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满任添新发,还家带旧琴",通过描绘自己添了新发,带着旧琴回家,流露出一种淡泊而坚定的生活态度,既有岁月流转的痕迹,也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鹊声先棹去,柳色到都深",以自然景物烘托出诗人归家的心情,鹊声预示着消息的到来,柳色深浓则象征着时光荏苒。"即日应冠豸",意指诗人即将获得官职,"凭共记得沈"则是对友人的深深感激和共勉之情,希望彼此都能记住这段经历。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远,展现了赵师秀诗歌中常见的淡泊雅致和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65)

赵师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灵芝,又号天乐。南宋诗人

  • 号:灵秀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
  • 生卒年:1170~1219年

相关古诗词

诗二首(其一)

邑事多商榷,惟诗未暇论。

母慈催扇枕,父老欲攀辕。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元]韵

哀山民

忆君初病时,仓皇造君榻。

知为寒所中,胫痹连左胛。

蒋子丹有神,三日能屈伸。

五日扶杖立,十日行逡巡。

于时数相见,谈娱靡曾倦。

啜茶犹满瓯,改诗忽盈卷。

君亦疑勿药,春和可为乐。

仙家桃最红,同践天台约。

多愁积如山,令君心不闲。

残疴故未去,涩啬肠腑间。

岳僧有烈剂,倒箧得馀惠。

服之汗翻浆,事与东流逝。

啼妻无完裙,弱子犹哀麇。

诗人例穷苦,穷死更怜君。

君如三秋草,不见一日好。

根荄霜霰侵,萎绝嗟何早。

哭君日无光,思君月照床。

犹疑君不死,猛省欲颠狂。

昨者君未疾,相过不论日。

晴窗春剪蒲,寒炉夜煨栗。

石阶苔藓中,犹有旧行踪。

忧心不能寐,无梦得相逢。

君诗如贾岛,劲笔斡天巧。

昔为人所称,今为人所宝。

石峰云有地,葬从朋友议。

须求侍郎铭,难见山民字。

平生翁与徐,南去久无书。

不知闻信后,涕泪当何如。

写池烟水暮,宛是西川路。

虚言楚客招,终感向生赋。

形式: 古风

秋日游栖霞庵

乘兴入孤村,神凝秋水间。

菊开嫌径小,荷尽觉池宽。

林影悬崖屋,钟声何处山。

清游殊未倦,初月照松关。

形式: 五言律诗

哭徐玑五首(其五)

道晖爱江蓠,吾子思单老。

生念死不灭,应会沅湘道。

空山独灵舒,闭户守枯槁。

风雪将岁阑,凋零此怀抱。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