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史谨的《挽鄱阳屈孺人》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哀悼和怀念之情。首句“鹤发萧萧雪满肩”,通过描绘老人白发如雪的形象,暗示了逝者的年迈与病重。次句“偶婴斯疾竟长捐”,进一步揭示了她因疾病突然离世的不幸。
第三句“尘迷宝镜鸾无影”,以宝镜比喻镜子被尘埃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暗指逝者容貌不再,如同镜中鸾鸟的影子消失。第四句“梦断瑶池骨已仙”,瑶池象征仙境,这里表示逝者已远离尘世,化为仙骨,表达了对亡者的敬仰和对生死的感慨。
第五、六两句“薜荔帘栊添暝色,梧桐院落冷秋烟”,通过环境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故去亲人生活环境的想象和对亡者孤独离去的悲凉心境。
最后一句“老来愧我长为客,何日生刍置墓前”,诗人自责在年老之时未能尽孝,只能作为游子,无法陪伴在亲人身边,表达了对亡者的愧疚和对未来无法祭扫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逝者形象和环境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自己未能尽孝的深深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