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

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

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

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

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

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

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片叶子又一片,世间沧桑几度翻覆。
一字一句再一字,书香传统需延续。
亲眼见到长公来,坚持原则不屈服。
看到竹子想起他,北麓之地也脱俗。
回顾熙宁、元丰年间,有多少人能如竹般无愧。
笔墨中的正直,影响深远至草木。
长公深藏寓意,此事托付给北麓。

注释

一叶:一片叶子。
翻覆:反复变化。
一点:一字。
接续:连续不断。
长公:指长者或有威望的人。
一节:此处指人的品行。
北麓:北方山脚,象征朴实之地。
熙丰: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
愧:感到惭愧。
翰墨:书法和墨迹。
直枝叶:正直的品格。
点化:教化,影响。
草木:泛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
深意:深层含义。
此事:指传承之事。
北麓:再次强调朴实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璨所作的《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以墨竹为载体,寓言世事变迁和个人品性。首两句“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通过描绘竹叶的更替,暗示了世间沧桑与政局的起伏。接着,“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犹如竹节相连,不可中断。

诗人以“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赞美主人景苏堂的刚正不阿,如同竹子般挺直,令人敬仰。接下来,“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进一步将竹子人格化,表达对主人品德的认同,认为身处北麓之地也能保持高雅不凡。

最后,“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诗人反思历史,感叹在熙宁、元丰年间,能有几人能像这墨竹一样,坚守正直。结尾两句“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将书法艺术与竹子的精神相结合,赞美主人以笔墨传递正直之道,而“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则揭示了主人深远的用心和对后人的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墨竹为媒介,既赞美了主人的品格,也寓含了对社会风气的期望,体现了禅宗诗人的哲思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91)

释道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野水横舟

望之一叶轻,即之万钧重。

天风吹不去,世波摇不动。

送尽千帆飞,济川已无梦。

月冷蘋花秋,此兴白鸥共。

形式: 古风

雪菊

大雪冻不死,秋风吹不开。

许大天地间,受得一气呆。

生意在根本,肯趁阳和回。

要从梅兄游,一笑霜雪堆。

六花已飞舞,槁悴如根荄。

下有返魂香,英英死不摧。

老仙造化手,妙处能夺胎。

唤醒万黄金,桃李皆奴侪。

对花酌老仙,高致谁能陪。

东篱有佳人,万些招不来。

形式: 古风

喜雨呈梅石赵都大

久旱天地焦,酷出秦法外。

一雨中夜来,汉兵起丰沛。

万物皆吐气,昭苏脱厄会。

忧国有天人,爱民如子辈。

心香彻九关,化为云叆叇。

生意一万里,直在方寸内。

老农相与言,晓晴坐牛背。

形式: 古风

寒拾赞(其一)

苍崖锁寒色,题目分明极。

无端书两字,刬地失平仄。

飏却笔,放却墨,一句了然超百亿。

形式: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