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廖监正山水》。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与隐逸之趣。
首句“溪上好山青万仞”,以“万仞”形容山的高度,既突出了山的雄伟壮观,也暗示了其深邃与神秘。接着,“傍山临水结茅堂”,描绘了一座简朴的茅屋依山傍水而建,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情境。这样的场景,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扁舟载得纶竿过”,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趣。他乘着小船,带着钓鱼竿,悠然自得地在山水间游历,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这里的“纶竿”不仅指钓鱼工具,更象征着诗人追求闲适、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不是吴乡定越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所在之地不确定性的思考。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它既是对自身位置的不确定表达,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探索——无论身处何方,只要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灵就能得到真正的归宿。这种超越地域界限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