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子麟所作,名为《梁溪陈君石臣顾君景村示感怀唱和诗,不觉枝痒,因依原韵奉答一首》。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首联“四海谁为新旧盟,光阴忽忽卌年更”开篇即以广阔的时空背景,引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四海之内,谁能成为永恒的朋友?岁月匆匆,四十个年头已悄然过去。这里既有对友情的思考,也隐含了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颔联“苦甘宜识悲中乐,忧患当知死里生”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的理解。在人生的苦与甜、悲与乐之间,应学会辨识,找到其中的乐趣;在忧患与生死之间,要懂得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珍视。
颈联“苍鬓频摩无好意,白云间观有馀情”描绘了诗人面对岁月的痕迹,内心虽无欢愉之意,但依然能在自然之中寻得一份宁静与情感的寄托。苍老的鬓发,见证了岁月的无情,而白云之上的景象,则给予了心灵的慰藉。
尾联“迁乔入谷寻常事,难淂嘤鸣和唱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无论是高升还是低落,都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这变化中,却难以找到能够共鸣的声音,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的缺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友情、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