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古

子长愤著书,论或凭胸臆。

殷勤表素王,已足称神识。

时方贵黄老,经术尚薄蚀。

卓然仰高山,先路导其惑。

骈罗七十子,附圣为羽翼。

遂使弦诵堂,崇祀盛轨则。

我嗟卫道人,曾未预配食。

盲左既酬功,腐迁何愧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道古》由清代诗人李重华所作,通过对司马迁著书立说的感慨,以及对当时学术风气的反思,表达了对坚守正道之人的敬佩与对学术传承的思考。

首句“子长愤著书”,开篇即点明了司马迁著书的背景与情感,他因愤世嫉俗而写下历史,展现了一位史学家的深沉情感与责任感。接着,“论或凭胸臆”一句,揭示了司马迁在著述时可能更多地依据个人的直觉与判断,而非完全遵循传统学术规范,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

“殷勤表素王,已足称神识”两句,赞美司马迁通过著作表达了对理想君主的向往,这种精神追求足以彰显其超凡的智慧与人格魅力。接下来,“时方贵黄老,经术尚薄蚀”描绘了当时社会崇尚道家思想,而儒家经典却逐渐被忽视的学术环境,暗示了作者对这一现象的不满。

“卓然仰高山,先路导其惑”赞扬司马迁如同高山一般,引领后人走出迷雾,指出他在学术上的卓越贡献。紧接着,“骈罗七十子,附圣为羽翼”提到司马迁的弟子众多,他们围绕在他周围,共同推动学术的发展,如同圣人之翼,增强了其影响力。

“遂使弦诵堂,崇祀盛轨则”表明司马迁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后世的广泛认可与尊崇,他的思想与作品成为了教育与祭祀的重要内容,影响深远。

最后,“我嗟卫道人,曾未预配食”表达了对坚守正道之人的惋惜之情,感叹他们未能参与到司马迁的学术传承中,暗示了作者对于学术传承链条断裂的忧虑。同时,“盲左既酬功,腐迁何愧色”以反问的形式,肯定了那些为学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都值得尊敬与纪念。

综上所述,《道古》一诗通过对司马迁及其学术贡献的赞美,以及对当时学术风气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学术传承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26)

李重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剑阁

我行阅雄关,天剑殆无敌。

迢遥来一发,突兀遏重壁。

望望嵯岈间,豁罅不盈尺。

到关穿雪窦,窥户睇月隙。

峨峨二山中,万丈一磐石。

都无客土附,而总精铁积。

其间郁丛箐,其底乱□射。

乌兔失飞走,蛟螭避堂宅。

入门循地隧,双峡亘而窄。

左作长鲸掀,右类巨鳌掷。

雷轰泯斧凿,云蔚随缕脉。

回风骤长驱,雪气砭领脊。

洪荒想胚胎,元气更并迫。

倘非仙掌排,亦属应龙划。

五丁力不逮,渠能万灵役。

残山通仄狭,留险藉控扼。

谁知徒长奸,据窃逞荷戟。

炎汉固殊类,偏安我惋惜。

子阳先覆辙,王孟后接迹。

称帝旋洞胸,降王递衔璧。

何况献贼流,蝮蝎恣毒螫。

张牙纵狂啮,擢发终寸磔。

伊昔凋敝初,人烟莽萧瑟。

生息今百年,垦辟连万陌。

文翁兼诘戎,武乡兼教泽。

辽绝若番藏,倏瞬达重译。

而此枕席安,号涣谁拥隔。

地利分险夷,皇图观顺逆。

磨崖奋如椽,申命诫梁益。

形式: 古风

望太白

太白群山外,岧岧淡莫分。

遥知千岁雪,正杂万峰云。

鸟道踪应绝,龙湫吼若闻。

帝台三百里,香气接氤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鸡头关

鸡头千仞峻,白道细如丝。

怒水盘根迅,雄关立壁危。

北来天去握,南望汉为池。

咫尺褒城驿,连钱蹀躞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五丁峡

绝壑灵奇尽鬼工,停眸便识五丁通。

双崖翠影侵天合,万窃云根入地空。

杜宇魂生迷鸟道,蜀山蛇拔剩龙宫。

金牛纵被秦人误,开辟何曾让禹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