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画卷。诗人张穆以细腻的笔触,将山峦的蜿蜒曲折、绿野的广阔平分、轻云的悠然自得、绝鸟的高远飞翔、松涛的翻滚与兰气的飘逸,以及尘世的喧嚣与林泉的宁静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内心的超脱。通过“夜静松涛翻石壁,秋深兰气过溪桥”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听觉与嗅觉的双重感官体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幽静的山林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韵律。最后一句“红尘扰扰深千尺,谁向林泉得共消”,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其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自由的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富有画面感,充分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