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观

白鹤不复见,荒台煨烬馀。

昔时三茅君,鹤驾常相于。

一岁许一会,此地几其庐。

倏然自一境,历揽莫与俱。

兄弟两羽人,玉骨太古须。

烧丹云未暇,弹琴聊自娱。

日伫驾鹤来,夤缘参玉虚。

身世久已忘,况复话里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白鹤观的荒凉景象以及对昔日仙人生活的追忆。首句“白鹤不复见,荒台煨烬馀”点明了白鹤观如今的荒废状态,白鹤已不见踪影,只剩下荒废的台基和残留的灰烬。接着,“昔时三茅君,鹤驾常相于”回忆起过去,三茅君常驾鹤来访,充满了仙气与神秘感。

“一岁许一会,此地几其庐”描述了三茅君一年中仅有一会的机会,而每次相聚都在这观中,可见此处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然而,“倏然自一境,历揽莫与俱”却揭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物是人非,三茅君已不在,观中的一切都显得空寂与荒凉。

“兄弟两羽人,玉骨太古须”转而描写两位羽人,他们拥有如玉石般洁白的骨骼,须发如同远古时期一般,体现了他们的超凡脱俗。他们虽忙于炼丹,但偶尔也会弹琴自娱,享受着属于仙人的悠闲生活。

最后,“日伫驾鹤来,夤缘参玉虚。身世久已忘,况复话里闾”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想象着每日等待着驾鹤而来的仙人,攀援至玉虚宫,早已忘却尘世的烦恼,更不用说谈论人间的琐事了。整首诗通过对比今昔,展现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超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837)

李之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字:端叔
  •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 生卒年:1038~1117

相关古诗词

九锡庵

强臣欲窃命,九锡乃所僭。

奈何得道人,亦复有此念。

是非固不同,等欲示其渐。

石地凿龙趺,穹载极该赡。

漫灭半可读,以足表龟监。

名存物何在,遗制不少欠。

帝意岂无谓,人事徒妄占。

何适非偶然,随遇始弛担。

形式: 古风

华阳洞天

洞天名此山,于此实第八。

东将秦岳连,西与岷峨轧。

磴道端可通,足亦若相戛。

我欲踵其武,苔径特见滑。

屡试辄复却,宛似物初遏。

周行半天下,是等三四阅。

有无终可疑,雷同惭小黠。

退之固颉颃,桃源盖强说。

卒谓武陵传,何殊眼着楔。

孔子亦猎较,此理信难辍。

形式: 古风

玉箫庵今名天圣庵

白发不我贷,青山亦世情。

斧斤借羡力,遂易当时名。

吹箫人可想,有念应难平。

从兹定相忘,那更随戏成。

松门插天半,竹径梳晶荧。

所期茅茨永,丹碧岂愿营。

含悽振落日,拊事悲颓龄。

吾生傥与归,境界滋光明。

形式: 古风

陶隐居书堂

山云自往来,人事久萧索。

谁为插小松,记此常栖泊。

坡陀披浅麓,窈窕带远壑。

著书方呻吟,谁与会所乐。

鸾凰耿莫追,岁月俨如昨。

隐约玉箫声,憔悴金匕药。

风来万籁奏,一笑竟难约。

尚友徒此心,相期在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