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二首(其一)

那朝陵,何代墓,碑字半残阙。

立马蹲狻,秋草乱行列。

屹然翁仲双双,斜阳照处,犹得片时温热。最凄绝。

背阴一寸浓苔,萧萧古松柏。

绿处斑斑,红处杜鹃血。

殷勤太监提炉,将军带剑,等待长明灯灭。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悲壮的历史画卷。诗人以“那朝陵,何代墓”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遥远的历史时空,通过“碑字半残阙”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感。接着,“立马蹲狻,秋草乱行列”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陵墓前的景象,马儿立于石兽旁,秋草杂乱无章,给人一种荒凉而又肃穆的感觉。

“屹然翁仲双双,斜阳照处,犹得片时温热。”这里,“翁仲”指的是古代陵墓前的石像,诗人用“屹然”形容其坚定的姿态,与“斜阳”形成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永恒。最后,“最凄绝。背阴一寸浓苔,萧萧古松柏。绿处斑斑,红处杜鹃血。”这几句诗通过描写苔藓、松柏和杜鹃花,进一步渲染了陵墓周围的凄凉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消逝。

“殷勤太监提炉,将军带剑,等待长明灯灭。”诗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太监提炉”、“将军带剑”等形象,象征着权力与守护,以及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守望。然而,“等待长明灯灭”则暗示了这一切终将归于寂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思考。

收录诗词(300)

奕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祝英台近二首(其二)

雁在天,鱼在水,谁寄近来话。

瘦脸塑眉,憔悴不堪画。

难禁白昼迷离,清宵梦寐,日夜在、心头牵挂。

泪盈把。走到鹦鹉前头,欲说又还怕。

萧飒秋风,肠断桂花下。

可怜一种柔情,百年长恨,问弱体、怎能支架。

形式: 词牌: 祝英台近

沁园春三首(其一)

翠袖娟娟,我心悠悠,瞻彼猗猗。

爱一片虚怀,春风满抱,十分密意,秀色生眉。

亚字雷回,斑痕雨润,芦被桃笙宠锡伊。

书斋静,正拂尘在手,如意支颐。珊珊月下来兮。

算只有、梅花作伴宜。

曰你既无情,我真休矣,人皆有欲,物或挠之。

万里桥边,三生石畔,一寸相思一寸灰。

深林下,倘行行有睹,又复迟疑。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三首(其二)

偃蹇松枝,窈窕竹林,绰约梅花。

盖君子之风,美人之薮,相依为命,相与为家。

物以群分,方以类聚,白石青苔日影斜。

明窗下,俨深山空谷,冰雪槎砑。清虚冷澹生涯。

胜锦簇、花围斗艳奢。

有苍苍五鬣,猗猗千亩,娟娟万玉,浅浅明沙。

斗帐春温,孤山路远,离合神光梦寐赊。

此三子,谓岁之暮矣,同隐蒹葭。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沁园春三首(其三)

两岸桃花,十里清溪,不似人间。

爱春雪霏霏,薄寒剪剪,洞天寂寂,琐骨珊珊。

有限斜阳,无情芳草,玉树临风一味闲。

迎客者,尽衣冠太古,鸡犬皆仙。相留几日盘桓。

听细数、乾坤汉魏年。

看日出林中,耕田凿井,月明林下,种玉生烟。

归去来兮,岁云暮矣,名姓何须万世传。

好事者,作桃花源记,老笔清妍。

形式: 词牌: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