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明朝诗人罗奕佐初次赴公车(即参加科举考试)时,亲友与子弟在江边为其饯行的场景。诗中充满了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汉帝徵贤日,长卿入洛年”,以典故起笔,暗喻自己如同西汉时期的才子司马相如一般,怀揣着才华与抱负,踏上求取功名之路。颔联“祇应乘遘会,非敢薄云烟”则表达了虽是初次远行,但内心坚定,不畏艰难。
颈联“万里辞亲苦,连枝恋弟偏”写出了离家万里的艰辛与对亲人的不舍,尤其是对兄弟姐妹的依恋。尾联“稚儿犹解别,诸友亦相牵”则通过孩子和朋友的表现,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痛苦。
接下来的诗句“送送临江浦,迢迢望斗边”描绘了送行的场景,江边送别,目光望向遥远的星斗,寄托了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接着“风尘双剑里,云树一杯前”则以风尘中的双剑和眼前的云树,象征着旅途的艰苦与未知。
“兔影分行帐,鸡鸣理去船”描述了夜晚的帐篷中映照着兔影,清晨鸡鸣后准备启程的情景。而“寒灯投夜宿,孤桨入云穿”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独与艰难。
“旅食凭兄在,长途仗仆怜”表达了旅途中的依靠与牵挂,无论是兄弟间的相互扶持,还是仆人对主人的关怀。最后,“过邦非土俗,度岭异山川”点明了路途的漫长与不同地域的风俗差异。
“腊去年应改,舟移月几圆”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漫长,而“微名如可就,重聚小阳天”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够在功成名就后,与家人团聚。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离别的哀愁,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