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汉归庐阜结庵作伽陀为别

辩公出蓝之智,楮衲披来游戏。

衲底一段光明,可谓湛然无累。

倒峡倾河雄辩,银山铁壁意气。

毗卢顶?上行,弥勒眼睛里睡。

归去羌庐山下,一笑雪中风味。

他时杖屦重来,且道有甚领会。

为公扯了楮衣,奉为普薰一切。

形式: 六言诗

翻译

称赞他的智慧超越常人,穿着粗布衣裳来游戏人间。
在那朴素的衣袍下,藏着一份明亮的心境,真是毫无杂念。
他的言辞如江河倒灌,气势磅礴,像银山铁壁般坚定。
他在毗卢顶上行走,眼神深邃如弥勒佛在梦中沉睡。
回到羌庐山下,他笑对雪景,品味其中的韵味。
期待将来再次来访,不知他会有什么新的领悟。
我将他的粗布衣衫收起,视作普世的熏陶之物。

注释

辩公:称赞的对象。
出蓝:超过蓝本,形容智慧出众。
楮衲:粗布衣衫。
游戏:轻松愉快的态度。
光明:心境清澈。
湛然:清澈无杂。
倒峡倾河:比喻雄辩滔滔。
银山铁壁:形容气势如山。
毗卢顶:佛教中的象征。
弥勒眼睛:比喻深邃的目光。
羌庐山:具体的地名。
雪中风味:雪景中的独特感受。
杖屦:手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领会:领悟或体会。
扯了:收起。
楮衣:再次提到粗布衣衫。
普薰一切:普遍熏陶,惠及众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贫汉归庐阜结庵作伽陀为别》。诗中,诗人以辩公的形象开篇,赞美其智慧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蓝草,穿着朴素的布衣,仿佛在游戏人间。"衲底一段光明"象征辩公内心的清澈与超脱,不被尘世纷扰所累。

接下来,诗人描绘辩公的雄辩如倒峡倾河,气势磅礴,又如银山铁壁般坚定有力,充满意气。他仿佛在佛学的高峰上行走,甚至在弥勒佛的眼睛里都能安然入睡,显示出其深邃的禅定境界。

最后,诗人想象辩公回归庐阜山下的简朴生活,笑对雪景,期待他日能再次来访,分享更深的领悟。诗人祝愿辩公能将这份智慧普薰世间,表达出对他的敬仰和祝福。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展现了辩公的智慧与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湘妃怨(其三)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

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湘妃怨(其一)

委琼佩兮重渊,税鸾车兮深山。

望苍梧兮不极,与流水而潺湲。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一寸金.太母诞辰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形式: 词牌: 一寸金

一剪梅

不占前村占宝阶。芳影横斜积渐开。

水边竹外冷摇春,一带冲寒,香满襟怀。

管领东风要有才。频携歌酒上春台。

直须日日玉花前,金殿仙人,同赏同来。

形式: 词牌: 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