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张天锡的《岐山八景(其二)宝相晨钟》描绘了一幅清晨宝相寺钟声唤醒宁静山林的画面。首句“未到莲花刻漏残”,以莲花与刻漏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时间尚早,莲花尚未完全开放,刻漏的滴答声还未完全消逝,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上方灯火照梅檀”一句,通过灯火照亮寺庙中的梅花与檀木,不仅渲染了夜晚与清晨的过渡,也寓意着佛法的光明普照。
“丰山月落曹溪树”则将视线转向远处,丰山上的月亮已经落下,曹溪树下一片寂静,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暗含了禅宗文化中关于时间流转和宇宙静寂的哲思。“惊觉僧窗鹤梦寒”一句,以鹤梦寒来比喻僧侣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鹤在梦中被晨钟惊醒,象征着佛法的启示打破了宁静,使僧侣从梦境中醒来,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巧妙地融入了禅宗思想,展现了清晨寺庙的宁静之美以及佛法对人心的启迪作用,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是元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