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凤宁山

亭亭凤宁山,形势若飞动。

胡为不飞去,仙真此抟控。

灵迹既不閟,烟霞遂增重。

城居见其图,清赏时入梦。

本朝事幽寻,霜风肃飞鞚。

适与佳节会,更与佳人共。

危亭搆两翼,飞云连画栋。

翠柏泻秋声,红树列清供。

遐观千里近,长歌百杯送。

洹流嗽其根,俯瞰清可弄。

陟降自忘疲,酬酢益豪纵。

牛山何用悲,兹方待鸣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许有壬的《九日登凤宁山》描绘了诗人登临凤宁山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感受。诗中以“亭亭凤宁山,形势若飞动”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山势的雄伟与灵动,仿佛要展翅高飞。然而,“胡为不飞去,仙真此抟控”,却暗示着山中隐藏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让山峦得以静止,如同被仙人掌控。

接下来,“灵迹既不閟,烟霞遂增重”,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神秘而幽深的氛围,使得烟云与霞光更加浓重,增添了山的神秘色彩。诗人虽身处城市之中,但心中对这山景的向往与欣赏,时常在梦境中得以满足。

“本朝事幽寻,霜风肃飞鞚”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探索的热爱,即使在寒冷的霜风中,也愿意策马疾行,深入山林,寻找那份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适与佳节会,更与佳人共”,点明了诗人不仅在自然中寻求乐趣,也享受与志同道合之人的相聚。在佳节之际,与佳人一同登高望远,饮酒赋诗,更添了几分雅趣。

“危亭搆两翼,飞云连画栋”,描绘了登高后的所见所感,危亭如同双翼般矗立,与飘渺的云朵相连,仿佛置身于画中世界。

“翠柏泻秋声,红树列清供”,通过秋日的翠柏与红树,展现了季节的变换之美,秋声与清供,赋予了画面以生机与宁静。

“遐观千里近,长歌百杯送”,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视野与豪迈的情怀,即使面对千里之遥,也能以歌声与美酒相送,展现出豁达的心境。

“洹流嗽其根,俯瞰清可弄”,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山下的洹水,水流潺潺,仿佛在轻抚山根,清可见底,令人赏心悦目。

“陟降自忘疲,酬酢益豪纵”,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忘记了疲惫,与朋友之间的交流更是充满豪情与畅快。

最后,“牛山何用悲,兹方待鸣凤”,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乐观态度,即使面对人生的无常,也不必过于悲伤,因为美好的事物总会在前方等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与心灵慰藉。

收录诗词(441)

许有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 字:可用
  • 籍贯: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1286~1364

相关古诗词

圭塘独坐

我屋来西圃,轮蹄二里遥。

晚风收菡萏,秋雨长芭蕉。

有酒容开口,无官免折腰。

柴门莫坚闭,恐负野人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新秋即事

莫蹋苍苔破,茨门昼亦关。

林风秋入树,波日晚摇山。

原野苍茫外,烟霏指顾间。

更须安一榻,月夜不须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次和可行乡友具宴谩成

相望不隔一牛鸣,尊俎过从见至情。

荷露清涵芳酒气,松云寒遏艳歌声。

高车驷马初无意,白酒黄鸡旧有盟。

醉脱乌纱从露顶,绝胜前日缚尘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和可行赴圭塘

卜筑何如履道坊,千红万绿浸银塘。

要回衰境为全盛,却使閒人号最忙。

活水清围容膝屋,新篁高出及肩墙。

烟霞遮断尘埃路,才觉山林白昼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