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苏幕遮·送春》由清代诗人杭锦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不舍。
“绿杨烟,红杏雨。” 开篇即以绿柳轻烟、红杏细雨的景象,渲染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绿杨的烟雾缭绕,红杏的花瓣随雨飘落,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
“檐溜声声,滴到伤心处。” 随着屋檐滴下的雨珠声声入耳,诗人的心也随着这滴答声沉入了深深的忧伤之中。这一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结合,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
“欲赋新词先意阻。” 在这样的氛围下,诗人想要创作新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却感到无从下手,心中充满了阻碍。这反映了诗人面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时的无力感和创作的艰难。
“人在愁中,怕作多愁句。” 诗人身处愁绪之中,担心自己会写出过多的愁苦之语,表达了他对情感表达的谨慎与自我反省。
“燕双飞,莺对舞。” 燕子在空中双飞,黄莺在枝头对舞,这些生动的场景描绘了春天的热闹与和谐,与前文的愁绪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丰富性和层次感。
“如此风光,一霎成虚度。” 这句话感叹于美好时光的短暂,即使是如此美丽的春光,也如同瞬间即逝,让人感到惋惜和无奈。
“多谢游丝相绊住,还恳东皇,留得春几许。” 最后,诗人借助游丝的缠绵和对东皇(古代神话中的春神)的恳求,表达了希望留住春天的愿望。游丝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寄托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与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