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先生乐道慕前人,又被书徵觐紫宸。
诗卷巳随官棹月,布衣还染属车尘。
文章共喜遭逢晚,礼乐应知入问频。
登眺凤台多制作,邮筒珍重寄河滨。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韩敏道的先生,他热爱道学,仰慕前贤,因书籍的征召而前往紫宸殿觐见。其诗卷随官船而行,布衣却沾染了宫廷的尘埃。文章的相遇令人欢喜,礼乐的交流频繁发生。在凤台之上,他创作了许多作品,这些珍重的信件被寄往河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韩敏道先生的文人风骨与高尚情操,以及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与贡献。
不详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太丘美政汉称贤,高节英风四海传。
垂白云孙今几叶,汗青甲子巳千年。
盍簪重见星垂象,落笔犹惊地涌泉。
耻以文章为世用,懒将辞色向人妍。
每怀海上三秋别,来借山中一榻眠。
妙论久容亲讲席,深杯相劝惜离筵。
时清共喜闲身健,情重翻令别意绵。
他日朝廷访遗老,吹嘘拟进白云篇。
春到巳多时,幽禽尚未知。
上林无限好,何事立枯枝。
踊跃谷生风,峥嵘百兽中。
岂知王者瑞,足不履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