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诗人李廌所作,名为《相逢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真挚、不羁性格以及对功名利禄看破不悦的态度。
“平生不为轻薄游,故亦未作相逢行。”开篇即展现出诗人的个性,他不喜欢无目的的游荡,也因此从未写过这类相逢的诗句。这两句话已经透露出诗人对待友情的态度,是一种深刻而真挚的交往。
“寻常木彊畏犯义,直欲端彦规后生。”这里,“寻常”指的是平日里的行为和准则,而“木彊”则形容坚定不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朋友之道的严肃态度,不愿意因为私交而违背原则。
“有客性不羁,谓我何泥固。”这句话反映出诗人的朋友对于他的评价,认为他性格独立,不随波逐流。"太上立德次立功,痴儿乃为功名误。" 这里的“太上”指的是最高的道德,“立德”和“立功”则是建立美德与成就事业,但诗人自嘲为“痴儿”,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并无追求,只是别人误解了他的初衷。
接下来的“颜回穷冻终何成,东山饿夫适自苦。”则是借用古代贤士颜回和东山的隐者来表达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之心。颜回虽然贫穷但坚守道德,东山隐者虽生活清贫却乐在其中,这都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君不见白杨依依北邙墓,断碣灭裂碍行路。”这里通过对古代忠臣白杨墓地的描绘,以及墓前树木被风雨摧残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英雄忠诚品质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无常、功名易逝的感慨。
“髑髅物化今何为,剑钺虽存委为土。”这两句则是通过对古代战士遗骨与兵器被弃之一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当下功名利禄看破的心情。
紧接着,“痴儿胡为不早悟。我闻是言笑不顾,抠衣布武出门去。”诗人自称“痴儿”,表示自己过去也曾经为功名所惑,但现在已经醒悟。听到这种话语,他便笑着不再理会,整理好衣服和武装就出门去了。
以下几句:“杳如乘鸾向烟雾,精神流离不自据。”表达了诗人心境的飘逸和超脱感。他仿佛乘坐神鸟,向着云雾中去,内心充满了自由飞扬的情怀。
“想像彷佛若神遇,果见姣姬拾翠羽。”这里则是通过对仙境奇遇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追求。诗人在想象中仿佛遇到了神仙,实际上却看到了美丽女子拾起翠羽,这种幻觉与现实之间的切换,反映了诗人对世俗与精神世界的双重向往。
“縠袂障日扬轻素,芙蕖倒影碧波媚。”这两句通过对仙境景象的描写,如衣袖拂动阳光、荷花倒映在清澈水波中,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薄云映日光未吐。冶容异公行,联娟美无度。”这里继续描绘仙境之美,如薄云遮掩了日光,仙子的风采与众不同,美丽无边。诗人通过这些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境界的无限向往。
“惊翩翩,下烟渚。”这句话中,“惊翩翩”形容一种飘逸超脱之感,而“下烟渚”则是指仙境中的山谷被云雾笼罩,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个幻想与现实交织的诗意空间。
“游翔媠,将高举。”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飞翔、超脱尘世的心愿。“游”和“翔”都是形容自由自在的状态,而“媠”则意味着悠然自得,最后的“将高举”则是对这种心境的一种肯定。
“为怜牵牛久独处,欲解明珰赠交甫。”诗人表达了对于朋友长时间不见面的思念之情,以及想要送给朋友一份珍贵礼物的心意。
最后,“临行惠我不语意,定驾星軿为暮雨。”这两句则是对即将别离时的情景描写。诗人收到了朋友的赠言,但并未明说具体内容,而是决定驾起神马准备在傍晚的雨中出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仙境奇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追求美好境界与精神自由的心灵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