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五)

入蜀寻幽迹,应先到浣花。

诚知锦城乐,亦记早还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向往和对寻幽探秘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家庭和归宿的深切眷恋之情。

首句“入蜀寻幽迹”,点明了诗人的行动目的——深入蜀地,探寻那里的神秘与美丽。这里的“幽迹”不仅指自然景观的隐秘之处,也暗含着人文历史的深邃与奥秘。诗人对蜀地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想要亲自去体验和发现那些隐藏在山川之间、历史深处的故事。

接着,“应先到浣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行程路线。浣花溪是成都的一条著名河流,以其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诗人希望首先探访浣花溪,感受那里的自然之美和文化氛围,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诚知锦城乐,亦记早还家”,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深知成都作为“锦城”的繁华与欢乐,那里有着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他又不忘提醒自己要适时归家,体现了他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这种既向往远方的探索,又珍惜眼前的幸福,以及对未来的责任感,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好奇、以及对家庭生活的眷恋,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情感表达。韩驹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既有深沉的思考,又充满诗意的美感。

收录诗词(421)

韩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论家。学者称他陵阳先生。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徽宗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除秘书省正字,因被指为苏轼之党谪降,后复召为著作郎,校正御前文籍。宣和五年(1123)除秘书少监,六年,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高宗立,知江州。绍兴五年(1135)卒。写诗讲究韵律,锤字炼句,追求来历典故,写有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佳作,有《陵阳集》四卷,今存

  • 字:子苍
  • 号:牟阳
  • 籍贯:陵阳仙井(治今四川仁寿)
  • 生卒年:1080~1135

相关古诗词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六)

鱼游因饵得,鸟困坐黐黏。

顾我今如此,空怀石井盐。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盐]韵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七)

逢年要力耕,善舞须长袖。

北山休移文,南山归种豆。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宥]韵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八)

一棹送君归,酒醒秋江午。

正是莼鲈时,思君在何许。

形式: 五言绝句

曾大父有诗云三春拂榻花黏袖午夜淘丹月在池舍弟子飞归蜀与语及此因取为韵(其九)

明月落帆时,荒山孤夜夜。

回首白云飞,吾亲在其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