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湘山大施堂

重倚春林泪竹枝,南游风物鬓成丝。

难寻桂岭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

来去别无心外法,行藏休问塔中师。

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泪水沾湿春天树林中的竹枝,南行的旅程让我青春不再。
难以追寻桂林千座山峰的梦境,湘山的奇妙景色更是让人惊叹。
人生的起落无需寻求超脱的法门,行止之事不必向佛塔中的高僧询问。
如果要谈论门前的大事,那就以诗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注释

重倚:深深依靠。
春林:春天的树林。
泪竹枝:泪水打湿的竹枝。
南游:南行游览。
风物:风景事物。
鬓成丝:两鬓斑白如丝。
桂岭:桂林的山岭。
千峰梦:千座山峰的梦境。
湘山:湘江两岸的山。
一段奇:一段奇妙景象。
心外法:超脱世俗的心法。
行藏:行动和隐藏,指人生经历。
休问:不必询问。
塔中师:佛塔中的高僧。
大施门前事:重大事情或挑战。
竿木:比喻生活琐事,也可指诗文创作。
逢场:遇到这样的场合。
赋诗:作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题湘山大施堂》。诗人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描绘了在春天的竹林中独自倚靠,感叹岁月流逝,南游所见风物已让两鬓斑白。他表达了难以追寻往昔桂林山水梦境,以及湘山独特景致的感慨。

"难寻桂岭千峰梦,更了湘山一段奇"这两句,寓言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眼前现实的惊叹,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景色的奇幻。接下来,诗人强调人生无常,不必执着于外在的修行或寻求答案,"来去别无心外法,行藏休问塔中师",表明他主张内心的平静与随缘。

最后,诗人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即使在大施堂前有所感触,也只是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若论大施门前事,竿木逢场且赋诗",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范成大在旅途中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艺术表现。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题漫斋壁

汉阴无械可容机,岁晚功名一衲衣。

槁木閒身随念懒,浮云幻事转头非。

三彭已罢庚申守,五鬼从教乙丑归。

富贵神仙两俱累,此心安处是真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燕堂书事

岁稔斋铃阒,年深屋塈摧。

狸争雷瓦过,蚁化雨窗来。

尽日风常籁,无时地不梅。

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翰林学士何公挽词

盛际群多士,诸儒逊一贤。

名场魁淡墨,官簿到花砖。

地近行知政,天高不假年。

书生稽古力,何必尽台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衡州石鼓书院

古磴浮沧渚,新黉锁碧萝。

要津山独立,巨壑水同波。

俎豆弥文肃,衣冠盛事多。

地灵钟杰俊,宁但拾儒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