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五言古诗反映了明代诗人李昱对于历史变迁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洞察。诗中以"姬辙既已东"起笔,暗指周朝东迁,象征着中央权威的衰落。接下来描述了蛮夷势力崛起,诸侯割据的局面,暗示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诗人指出,尽管表面上葵丘之盟看似盛大,但实质上诸侯间的争斗只是借助仁义的名义,缺乏真正的秩序和正义。他强调了《春秋》这部史书的深远影响,通过公正的评判和严格的记载,对后世立法产生了深远的教诲意义。
最后两句"孰云吾道穷,经成感麟至",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之道并未穷尽的信心,他认为只要坚守道义,就像《春秋》的完成引来麒麟这样的吉祥象征,终将得到回应和认可。整首诗寓含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和对道德理想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