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策杖欲何适,吟诗溪水头。

雨光林不夜,山冻草先秋。

每作逃虚惯,常随汗漫游。

避人存野性,高卧竹西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手持拐杖,漫步至溪边,沉浸于自然之美的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特有的景色与氛围。

首句“策杖欲何适,吟诗溪水头”,开篇即展现出诗人的行踪与心境,他手持拐杖,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是想要逃离尘世的喧嚣,来到这溪水边寻求心灵的宁静。通过“吟诗”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接着,“雨光林不夜,山冻草先秋”两句,描绘了雨后森林的景象,雨珠在树叶上闪烁,仿佛夜晚并未降临,而远处的山峦因寒冷而凝固,草木似乎提前迎来了秋天的气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敏锐观察力。

“每作逃虚惯,常随汗漫游”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他习惯于逃避世俗的束缚,随心所欲地游历于天地之间,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这里的“逃虚”可能指的是逃避空虚、逃避尘世的喧嚣,而“汗漫游”则表达了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避人存野性,高卧竹西楼”两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他选择远离人群,保持原始的野性,或许是为了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独处的宁静。而“高卧竹西楼”则形象地描绘出他隐居竹林深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63)

伍瑞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日安国伯友诸子过饮古松树下是夕忽大风雨

十约九不至,秋风君自来。

真成人外赏,堪作夜深回。

池影摇空翠,松阴送晚雷。

坐看云雨合,萧瑟到衔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印上人归自淩江夜过叙别赋得十灰

平安吾欲问,夜坐汝迟回。

一别空秋尽,经年无雁来。

难轮非定水,烧劫自沉灰。

谁忍沧江上,中流宛溯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月夜舟中作(其一)

一水夜初发,月明秋满船。

幽花宜浅濑,劲翮喜长天。

客计风烟里,归心鸿雁前。

坐深还灭烛,几度不成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月夜舟中作(其二)

一片清秋月,江心万里看。

冰壶浸天地,清绝不知寒。

拂剑星垂酒,听歌露湿冠。

故人今夜意,乘兴未应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