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峡歌

峡山未到日日愁,峡山已到愁却休。

不是朝来愁便散,愁杀人来山不管。

昨宵远望最高尖,今朝近看云隔帘。

楼船冲雨过山下,两扇屏风生色画。

江神不遣客心惊,云去云来遮岩扃。

忽然褰云露山脚,仰见千丈翠玉削。

篙师相贺涨痕落,今夕可到鸦矶泊。

形式: 古风

翻译

还未到达峡山时日日忧虑,一旦到了峡山忧虑暂且消退。
并非早晨的忧虑就会消失,而是山势险峻让人无法摆脱忧虑。
昨晚远远眺望最高峰尖,今日近观却被云雾遮挡如帘幕。
楼船冒着风雨驶过山下,如同两扇屏风绘出美丽的画面。
江神似乎不让我感到害怕,云起云落间掩映着岩洞的幽深。
忽然云层揭开,露出山脚,抬头看见千丈翠峰如削玉般峻峭。
撑篙的人相互祝贺,水位下降,今晚可以停靠在鸦矶泊地。

注释

愁:忧虑, 忧郁。
散:消失, 解散。
山不管:山势险峻难以摆脱。
楼船:有楼的船只。
生色画:增添色彩, 像画一样美丽。
岩扃:岩洞, 山洞。
翠玉削:翠绿如玉的峭壁。
篙师:撑篙的人。
鸦矶:地名, 停泊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时的心境变化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开篇"峡山未到日日愁,峡山已到愁却休"表达了一种心理上的转变,未到之时充满期待与忧虑,而当真正抵达时,那些担心似乎都不复存在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体验,也反映出人在面对新事物时的心理过程。

接着"不是朝来愁便散,愁杀人来山不管"一句通过比喻强调了这种心理变化的不可抗拒性。紧接着"昨宵远望最高尖,今朝近看云隔帘"则是对峡山景观的描写,从远望到近观,再加上云雾的遮挡,增添了一种神秘感。

"楼船冲雨过山下,两扇屏风生色画"中的“楼船”可能指的是诗人乘坐的小船或临水的亭阁,而“两扇屏风”则是对室内装饰的描写,这里通过“生色画”来形容其美丽。

接下来的"江神不遣客心惊,云去云来遮岩扃"一句,诗人似乎感受到了超自然力的存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旅人的惊讶与敬畏。"忽然褰云露山脚,仰见千丈翠玉削"则是对突现的壮丽景象的描绘,这里“褰云”一词形容了云雾突然散去,“仰见千丈翠玉削”则表现出诗人对这惊人的美景的赞叹。

最后,"篙师相贺涨痕落,今夕可到鸦矶泊"中“篙师相贺”可能是指船夫们相互庆祝,“涨痕落”则可能是水位下降的迹象,而“今夕可到鸦矶泊”表明诗人将在当晚抵达目的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山峡之旅的独特体验。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形式: 七言绝句

十一月二十八日雪至十二月十一日日色方暖积雪始融

日华今日始微暄,次第梅花暖更妍。

只有树阴偏得意,占它残雪不还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其八)

贤尹如何受吏谩,青天白日万人看。

忽然一展霹雳手,尽杖偷魁窜远蛮。

形式: 七言绝句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其三)

淦客前春荷一猪,城门卖得两千馀。

明朝回到石斧岭,连吃数刀今在无。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