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在即将前往宜黄担任司铎之任时,舟行于峡江,风势颇佳,船夫以桅杆系旗作为帆,诗人即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官职地位的谦逊自省,以及对前路的期许与谨慎。
首联“自愧头衔冷似冰,济川作楫我何能”,诗人以“头衔冷似冰”自谦,暗示自己官职不高,能力有限,却要承担起渡人过河(济川)的责任,表达了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审视和对职责的重视。
颔联“漫将寸缕千钧系,直许长风万里乘”,运用夸张手法,以“寸缕千钧”形容细小与沉重的对比,象征着虽力量微薄,却愿意承担重任;“长风万里乘”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能够借助有利条件,顺利前行。
颈联“美锦尚难观学制,蝥弧安敢快先登”,“美锦”比喻珍贵的材料,“学制”指教育制度,“蝥弧”是古代军队中的信号旗,此处用以表达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不敢轻易冒进,强调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尾联“布帆此去诚无恙,且借寒毡坐戴凭”,诗人以“布帆”自比,表示此次出行虽然可能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但只要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就能安然度过。同时,借用“寒毡坐戴凭”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朋友或后辈的依赖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在自己离开后继续支持和帮助。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角色定位的深刻反思,也蕴含了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挑战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