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照磨有平野轩在扬州城郭中今寓吴十许年矣至正丙午九月十一日在开元寺为写此图并诗以赠

雪筠霜木影差差,平野风烟望远时。

回首十年吴苑梦,扬州依约鬓成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倪瓒所作,描绘了他寓居吴地多年后对扬州的回忆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

首句“雪筠霜木影差差”,以“雪筠”和“霜木”为意象,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竹子和树木被雪霜覆盖的景象,通过“影差差”三字,生动地表现了光影交错、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

次句“平野风烟望远时”,将视线从近景扩展到广阔的平野,引入了“风烟”的元素,暗示了远方的景象在风起云涌中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仿佛是在眺望远方时,思绪也随之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第三句“回首十年吴苑梦”,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过去十年在吴地生活的回忆,用“梦”字表达了这些记忆的虚幻与美好交织的特质。十年的时光如同梦境一般,既充满了温馨与快乐,也可能伴随着离愁别绪,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复杂情感体验。

最后一句“扬州依约鬓成丝”,将思绪拉回现实,以扬州作为情感的锚点,表达了对扬州的深切怀念。同时,“鬓成丝”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痕迹,暗示了诗人年华已逝,白发苍苍,但对扬州的思念之情却依然如故,犹如心中的一缕细丝,永远难以割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十七日过与之洛涧山庄留宿复大雪作及明起视户外岩岫如玉琢削竹树压倒径无行踪飘瞥竟日至暮未已雪深尺馀赋诗留别

世途萦荏苒,岁晏不知归。

密雪竹林夜,挑灯共掩扉。

稍移神虑静,高咏玄言微。

遇此岩中赏,初心怅多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元度北游

荷锸空林春雨馀,舣舟沙岸燕飞初。

去寻天上仙人佩,肯顾山中隐者居。

霜月四更提剑舞,田园二顷带经锄。

兰荣柳密南檐下,伫子云间枉尺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悼顶山寺清上人

杯渡前溪见水源,偶来佩芷服兰荪。

香台犹带山窗影,经卷长依松树根。

云起晴峰还有触,雪消春野不留痕。

倏然我已忘言说,翠竹黄花自满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萨仲明为丞相府掾时僦居京师名其轩曰半野后买宅延陵亦揭是名于轩因雨宿其下遂为赋诗云

何意开轩名半野,身存魏阙思江湖。

斜侵瓜圃通花药,稍傍薇垣近竹梧。

千里秋风催斫鲙,九霄晨露浥飞凫。

如今别买荒城宅,自扫风林候野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