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僧人雪中归山的宁静画面。"一锡东归雪正深",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僧人背着锡杖,在漫天大雪中踏上归途的场景,雪深路难,更显其决心与孤寂。"孤峰片月助禅心",孤高的山峰和明亮的月光,既是实际的自然景象,也是僧人心境的写照,它们增添了禅意,使僧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清静。
"道门亦有参方者",这里的"道门"指的是佛教,"参方"是指云游四方,寻找佛法或修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僧人追求佛法的敬仰。最后一句"踏遍空花何处寻","空花"是佛教中的比喻,象征着虚幻的世间万物,僧人踏遍世间,却在寻找超越世俗的精神归宿,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禅意,展现了僧人坚定的内心追求和超脱世俗的境界,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