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此去即梅关,一窍谁凿之。
千秋仰嵯峨,金鉴真人师。
这首诗以梅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前方未知路途的探索和对高峻山峰的仰慕之情。"此去即梅关,一窍谁凿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即将启程前往梅关,暗示道路的开辟者不为人知,有一种神秘而艰辛的意味。"千秋仰嵯峨,金鉴真人师",诗人将崇高的山峰比喻为金光闪烁的镜子,象征真理或智慧,表达出对知识与哲理的敬仰,视真人为师,寓意在人生旅途中有求知若渴的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梅关和山峰的形象,传递出诗人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和对知识的崇尚,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深怀念。庞嵩的笔触简洁而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风貌。
不详
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三年官应天通判,进治中,屡摄尹事,治堤筑防,平反冤狱,多有善政。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迁曲靖知府,以老罢,年仅五十。早年从学于王守仁,讲学罗浮山,学者称弼唐先生。在官常集诸生相与讲习。后复从湛若水游。有《刑曹志》
望望青原山,昔侣白鹤仙。
杳矣东廓翁,念之成潸然。
桐江即严江,挺挺念庵宅。
安得从明斋,于焉永嘉客。
新泉浚留都,济济濯缨侣。
语默本同心,岂以岐出处。
玉女开澄潭,盘盘玉阳洞。
养静时闭关,煮石谁人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