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杏花时节,人在江南,春雨乍晴,暮寒犹峭。制此词,向湖桥酒楼歌之

卖花声过否。掩屏山、峭寒初逗。笙囊嫩菭绣。

倩琼箫吹彻,小梅春透。旗亭坐彀。

更慵向江南问酒。

又怎知、昨夜东风,有个倚楼人瘦。

前度调鹦院窄,斗鸭塘宽,几番携手。

芳期漫数,相逢在、燕归后。

判残红飘泪,暗黄侵鬓,愁似绿杨依旧。

约甚时同剪春镫,雨窗荐韭。

形式:

鉴赏

这首《瑞鹤仙·杏花时节》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描绘了江南春天雨后乍晴的景象以及词人的情感体验。"卖花声过否"一句以市井之声起兴,引出词人的思绪。"峭寒初逗"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笙囊嫩菭绣"则通过精致的音乐和花卉暗示了春意盎然。

"倩琼箫吹彻,小梅春透"进一步渲染了春色,琼箫悠扬,梅花绽放,展现了江南春天的韵味。"旗亭坐彀"描绘了词人在酒楼独坐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孤寂与落寞,不愿再向江南探问酒事,反映出他的心绪。

"昨夜东风,有个倚楼人瘦"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人的思念,以及自己因思念而消瘦的形象。接下来的词句回忆过去与佳人的美好时光,"斗鸭塘宽,几番携手",然而这些回忆只能在燕归之后独自品味,增添了无尽的遗憾。

"判残红飘泪,暗黄侵鬓"以凋零的花朵和斑白的发丝象征着岁月流逝和情感的哀伤,"愁似绿杨依旧"则将愁绪比作永恒不变的绿杨,形象生动。最后,词人期待与佳人共剪春灯,共度佳节,但具体时间未定,只能在雨窗下想象着韭菜的清香,寄托着深深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江南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醉太平

眉烟一棱。脸霞一层。花边梦不分明。倩莺啼唤醒。

新恩旧恩。深盟浅盟。因循过了青春。问而今怎生。

形式:

满江红(其一)题秦淮画舫录

丁字帘前,重指点、六朝镫火。

凭唤起、旧家莺燕,红酣翠妥。

梦雨秋迷桃叶渡,情波夜定莲花座。

便修成、仙佛也生愁,双眉锁。扶不住,云鬘亸。

逃不过,霜豪涴。怕神丝被冷,茜盟都左。

写到脂痕湘管在,证完口业泥犁可。

约英雄、儿女共逃禅,蒲团坐。

形式:

满江红(其二)

尺八琼箫,算不与、莺花堕劫,尽分付、才人笔底,春魂飘瞥。

词客有灵应识我,书生薄命真同妾。

把鬓丝、禅榻旧心情,和君说。谢娘院,鸳尘歇。

秋娘渡,鸥波咽。剩青溪隔雨,红桥支月。

忏泪无功聊忏梦,伤春已误还伤别。

记秦淮、水榭上镫时,筝船发。

形式:

踏莎行

浅碧窗疏,深红路隐。传来燕子归期近。

和烟和雨画池台,笛声不唤垂杨醒。

卯酒初酣,午妆还靓。卖花人说春寒紧。

梦无寻处只瞢腾,一鹃啼断楼阴暝。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