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海上

风来无地,云横有岸,中边一碧浮沉。

方丈去遥,连翘舞倦,波涛终古难平,车马半空行。

问枯查羽客,几度曾经?

暮色苍苍,拟将心曲托孤琴。

沧州何处伤情,怕重闻水浅,还见尘生。

青海孤军,乌湖异域,唐家遗迹堪惊。

西北是神京,幸中原无事,人道休兵。

忽近烟台乱鸦,斜日大旗横。

形式: 词牌: 望海潮

鉴赏

此诗《望海潮·海上》由清代诗人周祖同所作,描绘了海上壮阔的景象与深邃的情感。

首句“风来无地,云横有岸”,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海面的广阔与云层的厚重,风起时仿佛无处可寻落脚之地,而云层却在远处形成一道界限。接着“中边一碧浮沉”则进一步强调了海面的平静与动态并存之美。

“方丈去遥,连翘舞倦,波涛终古难平”,诗人通过对比方丈(极小的距离)与连翘(一种植物)的舞蹈,以及波涛的永恒不息,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力量。同时,“车马半空行”这一细节,巧妙地将陆地上的繁忙与海上的静谧进行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问枯查羽客,几度曾经?”诗人借问于海中的仙人,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思考。接下来的“暮色苍苍,拟将心曲托孤琴”,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刻,诗人欲以琴声寄托内心情感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愁与深邃的思考。

“沧州何处伤情,怕重闻水浅,还见尘生。”沧州,古代指海边或江边的地区,此处可能象征着远离尘嚣的理想之地。诗人担忧再次听到水浅的哀叹,看到尘埃的堆积,表达了对环境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青海孤军,乌湖异域,唐家遗迹堪惊。”青海、乌湖分别指青海湖和乌苏里江,唐家遗迹可能指的是唐代留下的历史痕迹。这些词语串联起来,不仅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也暗示了历史的深远与文化的积淀。

最后,“西北是神京,幸中原无事,人道休兵。”诗人提到西北的京城,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中原安宁的庆幸。同时,“忽近烟台乱鸦,斜日大旗横。”这一句以烟台的乌鸦和斜阳下的旗帜作为收尾,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在壮丽与深沉之间达到了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望海潮·海上》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67)

周祖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京秋.望焦山

天漠漠。青山淡相对,野云闲著。

海门浩渺,禅关摇落。何日仙真再到?

傥勾留、依旧林壑。空怀昨。可怜京口,废营荒郭。

客里扁舟重泊。叹匆匆、登临负约。

听过江、声声铃语,都成消索。

北固南徐,剩太息、徒付深杯孤酌。

晚风作,应返危崖瘦鹤。

形式: 词牌: 玉京秋

西河.重过润州

征战地,茫茫故处还记。

金山坏塔倚秋烟,乱鸦又起。

暮天日色隐孤城,长江波浪无际。

断芦岸,空徙倚,客情渺渺难系。

雕弓画戟十年前,尚存玉垒。

望中北固莽苍苍,中泠依旧泉水。

蜃楼上下互趁市,恃连船、飞渡千里。

倦烟独看人世。

奈腰间佩剑、埋藏龙气,愁绝登临西风里。

形式: 词牌: 西河

桂枝香萤苑怀古

凄凄惨惨,任草满故堤,何处隋苑?

三两明边曾是,画帘低卷。

芳魂闪闪西风里,悄难禁、树根残焰。

可怜遗恨,旧时厮趁,舞裙歌扇。

莫更怅、烟销雨断,只野花飘落,清泪如泫。

萧寺钟声休认,景华天晚。

零星几个黄昏近,到愁来照谁心眼。

至今深夜,青青惟有,乱磷千点。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瑶花.璚花观焚毁殆尽,仅佛楼三层,亦将倾圮矣。怆然赋之

群芳信史,烈女琼妃,冠无双名字。

尘飞骑影,忍一死、报了东风情意。

花应姓许,是天上、云班仙子。

想夜深、玉骨珊珊,雪样衣裳飘起。

几番禅观飘零,说旧日繁华,清梦如水。

香魂去也,更莫问、人在迷楼醒未?

三层佛阁,奈劫火、而今重记。

比土花祠冷无人,一倍伤心词里。

形式: 词牌: 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