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倚藤临水,照丰姿自笑,天然丘壑。

利鞅名缰成底事,空把此身缠缚。

李杜文章,良平事业,且束之高阁。

浩然归去,暮霞残照零落。

闻道西北埃尘,东南形胜,次第清河岳。

此等功名尘世事,与我初无关约。

十里松萝,一蓑烟雨,说甚扬州鹤。

倚栏长啸,玉轮飞上天角。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靠着藤蔓临近水面,欣赏自己的丰姿,自然山水间的乐趣。
功名利禄的束缚又有何用,只徒然困住这身躯。
李白杜甫的文章,像诸葛亮和赵充国的功业,暂且搁置一旁。
我决定潇洒离去,任凭暮色夕阳洒落。
听说西北战乱尘土飞扬,东南地区风景优美,接下来是清河和华岳的壮丽。
这些尘世的功名,原本就与我无关。
十里松林覆盖的山路,烟雨蒙蒙,何须提起扬州的白鹤。
倚着栏杆放声长啸,明月升上天边。

注释

丰姿:风采姿态。
丘壑:山水景色。
利鞅名缰:比喻功名利禄的束缚。
良平事业:指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功绩。
次第:依次,陆续。
初无关约:一开始就无关涉。
扬州鹤:典故,形容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
玉轮:月亮。
天角:天边,极远处。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飘逸超脱的文人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与哲思。

“倚藤临水,照丰姿自笑”,诗人在静谧的水边,以藤蔓为依托,面对着清澈的流水,像是对自己青春美丽的容颜自鸣得意。这里,“照丰姿”不仅是对身外之物的欣赏,更有内心世界的满足与和谐。

“天然丘壑”,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自然无为而治的态度的赞颂,表明了他对于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利鞅名缰成底事,空把此身缠缚”,则是对世俗功名利禄的反思,认为这些纷扰复杂的人间因缘,不过是无谓地束缚自己。诗人表达了想要摆脱尘世羁绊的心愿。

“李杜文章,良平事业,且束之高阁”,则借用唐代文学巨匠李白、杜甫的名篇,以及历史上良好的政治局面来比喻,诗人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和理想中的美好政绩都封存起来,不愿再去追求,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浩然归去,暮霞残照零落”,诗人的心境如同浩瀚大海般宽广,他选择了归隐,面对着那逐渐消散的晚霞,似乎在告别那些繁华但不再重要的事物。

“闻道西北埃尘,东南形胜,次第清河岳”,这里通过远方战事和山川之美,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内心对于超脱尘世的渴望。清河岳作为自然景观的象征,更深化了这种情感。

“此等功名尘世事,与我初无关约”,诗人明确表示,对于那些世间的荣誉和繁忙事务,他从一开始就不以为意,这是他超然物外的一种宣言。

接下来的“十里松萝,一蓑烟雨,说甚扬州鹤”则通过具体景象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漠。这里的扬州鹤,是一典故,也是一种超脱尘世的象征。

最后,“倚栏长啸,玉轮飞上天角”,则是诗人的心境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倚靠在栏杆上,发出悠长的啸声,而那“玉轮”——也许是月亮,也许是一种精神状态——飞升至天际的角落,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世间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以及他对简单生活、文学创作和精神自由的追求。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

粉絮飘琼树,摇花结玉池。蕊仙滕六逞瑰奇。

都把银河细剪、做花飞。小院风声急,歌楼酒力微。

闷中犹记去年时。呵手牵人相伴、塑狮儿。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望江南/忆江南

罗雾薄、绀绿拥重重。

八幅宝香薰锦绣,一床烟浪卷芙蓉。屏翠叠东风。

云点缀,香汗透玲珑。

螺髻松松沾玉润,樱唇浅浅印珠红。人在翠华中。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渔家傲

昨夜寿星朝北极。牵牛织女排筵席。

闻有谪仙先一夕。方知得。风流倬底人生日。

慷慨英雄当路识。鹗书已凝循京秩。

试问遐龄谁与敌。回㘦绎。撇头添个长长十。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菩萨蛮

玉纤倒把罗纨扇。屏山半倚羞人见。回首忽相逢。

桃花生嫩红。见了娇无语。还向屏山去。

略略转秋波。客愁无奈何。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