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定岩戒上人

钟山老禅精律戒,少小为僧今老大。

菩提非树镜非台,比却卢能更超迈。

诸缘泯绝七情空,万念消磨一性融。

涧水原同清净想,陇云浑似去来踪。

自言真能忘色相,坏帛纫衣枯竹杖。

飘如海鹤轻如萍,遍游五岳稀定向。

片月翛然物外怀,行藏不许世人猜。

布金应随长者园,持钵或赴龙宫斋。

知师无求复无着,眼前衲子那可学。

浮生若未断六根,幻躯岂得挥五浊。

我时虽见宰官身,意马心猿久已驯。

拟拨懒残煨芋火,蒲团分座话声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寄定岩戒上人》描绘了一位修行高深的老禅师形象。首句“钟山老禅精律戒,少小为僧今老大”点出禅师的背景和年岁,他从小出家,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接下来的诗句“菩提非树镜非台,比却卢能更超迈”赞美了禅师超越常人的智慧与境界,他的心境如同菩提和明镜,清澈无垢。

“诸缘泯绝七情空,万念消磨一性融”表达了禅师对世俗情感的摒弃和内心的纯净,一切杂念都化为一统的佛性。接着,“涧水原同清净想,陇云浑似去来踪”以自然景象比喻禅师的心境,如涧水般清澈,如陇云般自在。

“自言真能忘色相,坏帛纫衣枯竹杖”描述了禅师的生活简朴,破旧的衣物和竹杖象征着他超脱物质的追求。之后的诗句“飘如海鹤轻如萍,遍游五岳稀定向”形容禅师行踪不定,如同海鹤般自由,少有固定的方向。

“片月翛然物外怀,行藏不许世人猜”表达了禅师超凡脱俗的胸怀,他的行止不为世人所理解。最后两句“布金应随长者园,持钵或赴龙宫斋”暗示禅师可能在施舍或修行中度过生活,而“知师无求复无着”则揭示了他内心无所挂碍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禅师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展现了其深厚的佛教修为和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体现了作者对禅师的敬仰和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755)

李昌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祯,、一字维卿,以字行世,、、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字:昌祺
  • 号:侨庵
  • 籍贯:白衣山
  • 生卒年:1376~1452

相关古诗词

钟山樵隐歌为陈徵士致广作

金镛坠簴知何日,化作圆峰翠堪挹。

就中闻有束薪人,绝似飘飘晋王质。

行歌伐木窥云泉,遇着围棋世外仙。

倚树傍观未终局,斧柯腰下烂多年。

划然更作苏门啸,奇响铿轰生众窍。

恍疑霜夜泊枫桥,百八鲸音震岩峤。

不识人间利与名,优游胜处乐馀生。

烟霞放浪忘情久,笑杀骄妻会稽守。

形式: 古风

题王母图

御风八骏归来后,世上徒传白云调。

承华秘殿九光灯,茂陵五夜清斋候。

紫气红光烂烛天,青鸟先将消息传。

层霄顷刻阿环降,龙颜不及蛾眉鲜。

初人自与时人异,长生之术非难致。

金盘空食五枚桃,笑杀刘郎匪仙器。

形式: 古风

题董生卷

董生行年过三八,早攻医术兼笔札。

扁仓遗绪屡探寻,晋唐妙迹频摹拓。

斗鸡走狗非尔宜,难经书法稍通知。

挥毫切胍名并驰,抄方学帖少暇时。

潜心积久镇临池,池波染墨玄凝脂。

阶前未作铁门限,圃中惟种仙灵脾。

近来小楷甚遒媚,一戈一画不容易。

韵度微窥洛神踪,规模剩得兰亭意。

杏林子弟谁如汝,四人请疗三人愈。

持笺觅剂争造庭,真行丸散欣然与。

巙学士、刘河间各专一技未是难,董生二者寔可取。

字攻药效众推许,若教更下苦功夫,便足继韩公茂并詹孟举。

形式: 古风

题周参政所藏山水小景

天壤有异境,描摹付良工。

佳山与秀水,幻置轩窗中。

村村陌陌皆胜处,花竹园林饶雅趣。

过鸟疑飞却不飞,行人欲去何曾去。

松坡竹坞叠更重,雪瀑倒泻青芙蓉。

冈峦岛洞尽在眼,樵牧耕钓俱可容。

九曲溪流漾清泚,荒渡斜阳见舟尾。

石上吟翁镇日留,栏前眺客经年倚。

我观风物似杭州,树木云霞分外幽。

岂必西湖有奇胜,展图高兴亦悠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