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平湖秋感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

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平湖秋感》由清代诗人吕采芝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平湖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深深的忧郁与感慨。

首先,“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开篇即以败叶、枯芦、长堤等意象,勾勒出秋天的萧瑟与寂寥。黄叶、枯芦、深秋的长堤,无一不透露着季节更替的痕迹和生命的凋零感。

接着,“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诗人通过“无限凄凉”四字,直接点明了内心的悲凉之情。扁舟独倚,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仿佛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背景下,独自面对着无尽的哀愁。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湖面广阔而清澈,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但面对此景,诗人的愁容却更加深重,似乎这美景反而加剧了内心的痛苦。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诗人感叹自己年岁的增长,身体的消瘦,镜中的倒影清晰可见,既是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也是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寒蛩(蟋蟀)在衰草中哀鸣,即便再哀伤地吟唱百遍,又有谁能理解它的悲凉呢?这里借寒蛩的哀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人理解的悲哀。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广阔的天空下,低垂的云朵间,一只孤雁正与诗人一同向南飞行。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象征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共鸣,以及在孤独旅程中寻求慰藉的心境。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青衫并非因江州之湿而湿透,而是掩藏了泪水,别有一番伤心。这里的“江州湿”典故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更为复杂和深刻。

最后,“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即使面对着清冷的月光,也无法证明自己的前生。这句话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问,以及对过去无法挽回的遗憾。

综上所述,《高阳台·平湖秋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秋日平湖时的深深忧郁与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42)

吕采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春雨

香梦乍回绣枕。春色半帘人静。

风雨妒芳菲,不管叶柔枝嫩。休问。休问。

应是绿残红褪。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满江红.韵玉六妹赴陕,赋此送别

画角霜城,早引起、一天离别。

更那堪、砌蛩声住,塞鸿声切。

君赋于归随挽鹿,侬伤往事听啼鴂。

叹知音、从此隔天涯,空相忆。灞桥柳,函关雪。

咸阳草,长安月。看啼痕满袖,泪珠盈睫。

欲寄岭梅烦驿使,好凭河鲤传消息。

最凄然、执手问归期,应难说。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高阳台.庭有白海棠一株,花时甚芳,忽经夜雨摧残,触绪感怀,偶填一阕志之

月被云迷,花逢雨折,古今缺事难全。

一夜江风,无端吹坠尘寰。

芳心枉自如霜洁,怎禁它、一例摧残。

證前生、欲诉梅花,梦断孤山。

含葩自是侬于画,到飘零狼藉,同此凄然。

绿章谁奏,柔魂莫问青天。

斜阳依旧迷蝴蝶,妒双飞、怕卷帘看。

任东风、收拾春光,莫惜华年。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夜雨

蓉帐香消,桐阶叶乱,潺潺搅碎愁肠。

一缕凉飔,飕飕透入疏窗。

梅花逊我三分淡,亦难禁、如此昏黄。

最无聊、红烛凝辉,翠被增凉。

殷勤赢得如铅泪,怕它时泪尽,更没商量。

已是宵深,那堪不住浪浪。

尘飞玉镜霜飞鬓,尽消磨、几许韶光。

莫凭栏、草润平堤,水涨横塘。

形式: 词牌: 高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