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日野趣轩

雨湿芙蓉绿映红,池塘秋净晚濛濛。

水痕已下归蘋浅,岚气初寒入树空。

僧寺半依山路外,人家多在郡城中。

一桥隔断溪南景,天以闲窗付秃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雨后池塘的静谧景象。首句“雨湿芙蓉绿映红”,以“雨湿”点明季节与天气,芙蓉在雨中更显生机,绿叶红花相映成趣。次句“池塘秋净晚濛濛”,进一步渲染出秋日傍晚的宁静氛围,池塘表面如镜,晚雾轻笼,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水痕已下归蘋浅,岚气初寒入树空”两句,细腻地描绘了水面与空气的变化。水面上的痕迹随着水流逐渐退去,芦苇显得更为稀疏;山岚初起,寒意渐浓,树木间似乎也弥漫着淡淡的凉意。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僧寺半依山路外,人家多在郡城中”两句,将视角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环境。僧寺与民居的对比,既体现了佛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的和谐共存,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多样性的观察与思考。

最后,“一桥隔断溪南景,天以闲窗付秃翁”两句,以一座小桥作为分界线,将视线引向溪南的景色,而“天以闲窗付秃翁”则巧妙地将读者的目光聚焦于一位老翁,他或许正悠闲地坐在窗前,欣赏着窗外的风景。这一句通过老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雨后池塘的美丽景色,以及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宁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瑞香

花如素馨微较密,叶似杨梅团且长。

石竹染成鱼尾色,辛夷吹得麝脐香。

移根雅入芝兰室,得种迥非桃李场。

小槛平林暗芳草,一轩轻露湿朝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日玉色木芍药

便觉风和满县新,一枝欺雪长精神。

东皇不肯群芳谢,南国先回百里春。

檐外早梅犹隐约,篱边残菊已纷纶。

河阳善政催花发,如见霓裳舞太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舒彦升运管以诗送来禽次韵

老眼相望肯作疏,来禽仍与好诗俱。

清新更觉珠玑满,甘脆还知草木区。

此道在公谁复有,一官希世我如无。

两峰赵叟尤堪笑,绝口轻肥只自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金来禽

手种来禽已可嘉,纷然凡木正芳华。

人间那有黄金蕊,天上生成红玉花。

却怪风流迷野路,也如富贵在山家。

病馀杯酒浑无绪,空撚吟髭到日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