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驯虎岩》由唐代诗人白元鉴所作,通过描绘与虎和谐相处的场景,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首句“外身道不远”开篇即点明主旨,意为远离尘世的修行之道并不遥远,暗示了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是达到精神净化的途径。接着,“异类自能驯”则表明即使是看似凶猛的老虎,也能被人类驯化,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调和的。
“尚有相亲兽,应无可弃人”进一步强调了万物皆有其价值,不应轻易舍弃任何生命,包括那些看似与人类相异的生物。这不仅是对动物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普遍价值的肯定。
“溪边同饮水,林下共栖真”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人们在溪边饮水,与林中的兽类共同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生活的质朴与真实。
最后,“寂寂空岩畔,千秋迹已陈”以空岩旁的寂静景象收尾,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却永恒不变。整个画面给人以宁静深远之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驯虎岩》不仅是一首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作,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即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达到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