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孙补山中丞过港口万年庵见怀二首(其一)

岭峤频褰问俗帷,流歈夹道拥蛮夷。

建牙巨海重云上,弭节千山落日时。

明月珠崖盈近岸,祥飙神庙送归旗。

县闻诸管环相慰,久识中朝吴隐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孙补山中丞访问港口万年庵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和人文风情。

首句“岭峤频褰问俗帷”,描绘了孙补山中丞在崎岖的山岭间前行,询问当地风俗民情的情景,体现了他对地方文化的关注与好奇。

“流歈夹道拥蛮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道路两旁,人们载歌载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孙补山中丞,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热情好客的民风。

“建牙巨海重云上,弭节千山落日时”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孙补山中丞的行程置于广阔的海洋与连绵的山脉之中,夕阳西下时分,他停驻休息,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静谧的氛围。

“明月珠崖盈近岸,祥飙神庙送归旗”描绘了夜晚来临,月光洒在岸边,珠崖(可能指珍珠般的岩石)熠熠生辉的景象,同时,神庙的祥风似乎在为孙补山中丞送行,增添了神秘而庄重的色彩。

“县闻诸管环相慰,久识中朝吴隐之”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孙补山中丞的敬意与期待,希望他能像东汉名臣吴隐之那样,不仅在地方治理上有所作为,更能在道德品质上成为楷模,影响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孙补山中丞的行程为主线,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文风情以及对人物品格的赞美,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地方文化、历史人物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答孙补山中丞过港口万年庵见怀二首(其二)

湘东松竹带邮亭,十五年前两使星。

鸿翼久回春水白,隼旟重向越山青。

僧堂吟就兴遥梦,麟阁图成失壮形。

我欲更除三㝛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

旧德前朝在,传家后起难。

江山留治迹,祠庙足辛酸。

兄仕初为令,君恩每改官。

分符临夏口,建节过闽滩。

荒服南溟阔,雄藩列嶂巑。

命提中典使,首立外台端。

经术良为本,科条亦可观。

霜风清瘴疠,蛟鳄伏波澜。

陈氏尝惭长,诸袁实继安。

公卿终可致,道德在无刊。

永忆家风厚,咨嗟狱吏残。

深文堪惕息,考谳极创瘢。

昔滥京仓禄,䢅趋省户丹。

循书黄案尾,默愧惠文冠。

隐几今怀耿,中宵每窃叹。

政玆褒召杜,道必闭申韩。

陈臬虽无陂,推情或未殚。

勿忧陈奏却,翻戒虑囚宽。

梅岭延冬燠,茆檐卧岁阑。

公私相望切,引领属加餐。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咏史

将军犹驻碧油幢,积石河源未尽降。

安定有城名第一,陇西出将每无双。

牧民岂谓非良干,伐畔何教震友邦。

忆昔盟书金似粟,百年金鼓不闻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

答客

藜藿粗营便闭关,几看荣谢隔溪山。

淹留正尔因衰病,敢笑何公去复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