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尚自不与米,何堪大遗金。
丁仪为有子,文略是诬亲。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孝道的深刻反思。首句“尚自不与米”暗示了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连基本的生活所需都无法满足,孝道的实践显得尤为艰难。次句“何堪大遗金”进一步强调了在丰厚财物面前,孝顺的行为更加凸显出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激。
诗人以丁仪为例,丁仪因为有个儿子而被认为是孝顺的,但诗中通过“文略是诬亲”一句,揭示出这种表面上的孝顺可能并非出于真心,而是为了夸耀或掩饰,甚至可能是对亲人的曲解。这表明真正的孝顺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质给予,更应发自内心,真诚对待亲人。
整首诗以丁仪的故事为引,批评了虚伪的孝行,提倡的是质朴而深沉的孝道精神,体现了宋代诗人林同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独到见解。
不详
雨中灯,云中月。最分明,太皎洁。
未必食有毒,人言疑似间。
不辞啖母吐,图得母心宽。
进士能举母,偏亲可忍离。
紫芝亦良苦,负母入京师。
子于亲在日,叱咤不闻声。
既曰见而说,应无学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