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笔架歌

修篁老去孤桐死,良材无用皆如此。

知音不遇蔡中郎,举世尽庸夫俗子。

有木有木南山南,苍皮溜雨黛色参。

一朝虫鸟肆穿剥,枯枝倒地如眠蚕。

苔埋囷压荒江畔,夜夜荧光烛天半。

山精有知木魅灵,孤根肯作劳薪爨。

三拜先生性好奇,琢成笔架形支离。

但恐骚人有笔不得阁,人间传看松化鳞。

之而人言奇物须珍惜,饰以珊瑚装琥珀。

不然长伴一寒毡,平仲何劳贤越石。

我笑人言儿童邻,得一知己山林廊庙原无分。

譬牛必衣之文绣,何如长林丰草全其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邱璋的《树根笔架歌》以树为喻,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和知音难觅的感慨。首句“修篁老去孤桐死,良材无用皆如此”,描绘了优秀人才在岁月中凋零,无法得到应有的赏识和利用。接着,“知音不遇蔡中郎,举世尽庸夫俗子”暗指知音难觅,世态炎凉。

诗人进一步借“南山南”的树木,赞美其苍翠皮色和翠黛之色,然而“一朝虫鸟肆穿剥”,暗示美好的事物易遭破坏。“苔埋囷压荒江畔”,形象地写出树根的废弃与凄凉。笔架虽被雕琢,却担心“骚人有笔不得阁”,意指才华可能被闲置。

“之而人言奇物须珍惜”表达出对独特才能的珍视,但又担忧其被世俗装饰,失去本来面目。“不然长伴一寒毡”,意味着不如保持自然状态。最后,诗人以“得一知己山林廊庙原无分”表达出对真正友谊的理解,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自在与真实,而非外在的荣耀。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生动,通过树根笔架的故事,揭示了人才命运的沉浮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2)

邱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甲子秋客金陵喜晤王柳村

君居江上村,我家竹西住。

花外有高楼,望见江上树。

指点翠屏洲,约略云深处。

伊人隔蒹葭,秋江寄慨慕。

西风白下门,形影两相赴。

寥寥天地间,忽忽感此遇。

久要指江水,斜阳共归路。

形式: 古风

自金陵返武林寓室同净因夜语

别来清课各闲闲,读罢新诗又闭关。

红烛一枝双白发,客窗细话六朝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秋日题古寺

耿耿诸天界,秋林景更清。

白云流磬响,黄叶满棋声。

破衲晚仍补,幽禽时一鸣。

坐深浑不觉,三径翠烟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晓行天门山

地绝天门耸,山盘涧户开。

石衔残月落,树拥晓云回。

振策穿飞瀑,看碑拭古苔。

崔嵬伤陟彼,谁与酌金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