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与刘元忠诸公寻春夜归今兹卧病感而成篇

已醒又醉倦游客,乍雨却晴寒食天。

共系紫骝芳树下,却随红烛落花前。

层城已报黄金锁,外苑犹贪碧草眠。

明月春风依旧好,竹溪散尽酒中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醒来又醉的游子,寒食节忽雨忽晴的天气。
一同牵马在芬芳的树下,随后又在落花前陪伴红烛。
城楼已传来金锁的消息,但外苑的人还在贪恋绿草的安眠。
明月春风依旧美好,竹林小溪边,酒中的仙人已散去。

注释

已醒:已经醒来。
又醉:再次喝醉。
倦游客:疲倦的旅人。
乍雨:突然下雨。
却晴:接着放晴。
寒食天:寒食节(清明前一天)。
共系:共同牵系。
紫骝:紫色的骏马。
芳树下:香气四溢的树下。
却随:随后跟随。
红烛:红色的蜡烛。
落花前:落花的地方。
层城:高大的城楼。
黄金锁:象征权力或富饶的金锁。
外苑:宫苑之外。
碧草:青翠的草地。
明月春风:明亮的月光和温暖的春风。
依旧好:依然美好。
竹溪:竹林小溪。
酒中仙:醉酒如仙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所作的《往年与刘元忠诸公寻春夜归今兹卧病感而成篇》,描绘了诗人回忆往昔与友人共游赏春的美好时光,与现今因病无法再享春景的对比。首句“已醒又醉倦游客”写出了诗人对过去欢聚的回味,既有醉意,又有疲倦的旅人之感。次句“乍雨却晴寒食天”描绘了天气变化,暗示了时光流转,寒食节的氛围也增添了淡淡的哀愁。

“共系紫骝芳树下”回忆了众人牵马驻足于花树下的情景,温馨而富有诗意。“却随红烛落花前”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场景,红烛与落花相映,增添了离别与感伤的情绪。接下来,“层城已报黄金锁”暗指时光如梭,宫殿的金锁仿佛在宣告岁月的无情流逝,而“外苑犹贪碧草眠”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春日草地的怀念。

尾联“明月春风依旧好,竹溪散尽酒中仙”以明月春风和竹溪酒仙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春光和昔日欢乐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卧病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对现实状况的感慨。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明皇

四海不摇草,九重藏祸根。

十年傲尧舜,一笑破乾坤。

羌貊皆冠冕,豺狼尽子孙。

潼关兵已破,会忆老臣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杭州喜雪

吴儿经年不识雪,忽惊大片遮空来。

黑帝不分苦荒拙,六花一夜随风开。

平明扫径招佳客,座上岂无邹与枚。

荆州新酿泼醅熟,清光透彻黄金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松陵道中

萧萧落日荻花林,秋浪陂陀快醉襟。

江上碧峰偏入眼,沙边白鸟最知心。

百分美酒酬双鬓,一觉高眠敌万金。

闻道鲈鱼属张翰,飞帆欲过五湖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直宿省中

娟娟海棠花,小蕊春来瘦。

斑斑青竹枝,疏叶未生就。

碧砌画栏干,雨断黄昏后。

厌酒未能眠,时拾残花嗅。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