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勉强进食,身体日渐消瘦,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
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想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如此艰难。
早上的露气侵入茅屋,在屋中就能听见溪水撞击石滩的喧闹声。
山中夜夜都会来到的月亮,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注释

强饭:亦作“彊饭”。
努力加餐;勉强进食。
狭衣:不宽阔的衣服。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倪庄中秋时节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充满了深沉的哲思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首联“强饭日逾瘦,裌衣秋已寒”,以“强饭”、“瘦”、“秋”、“寒”等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秋季身体日渐消瘦、衣物不足以抵御秋寒的境况,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

颔联“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通过儿童的单纯回忆与诗人对行路艰难的感慨,对比出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颈联“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乡村秋景图,露水渗透茅屋,溪流在石滩上潺潺作响,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尾联“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以月亮为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即使在中秋之夜,明月当空,诗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欣赏,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仍保持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阳兴砦

乱石通樵径,重冈拥戍城。

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

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

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聚仙台夜饮

永夜留欢席,高怀远市尘。

月凉衣有露,风细酒生鳞。

乡社情亲旧,仙台姓字新。

殷勤诗卷在,长记坐中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十月四日往关南

行路见新月,独行还独谣。

劳生尘衮衮,晚色鬓萧萧。

野旷无遗穗,林疏有堕樵。

回头麦山岭,更觉马蹄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和仲梁

林影兼秋薄,云阴带晚凉。

石潭鱼近藻,沙渚雁留霜。

笑语无长路,登临岂异乡。

一尊堪共醉,惜不是重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