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塍秋日即事

络纬声声织夜愁,酸风吹雨水边楼。

堤杨脆尽黄金线,城里人家未觉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纺织娘的鸣叫声编织出夜晚的忧愁,
酸涩的风带着秋雨吹过水边的楼阁。

注释

络纬:纺织娘,一种昆虫,夏夜常鸣叫。
声声:连续不断的鸣叫声。
织:编织。
夜愁:夜晚的忧郁情绪。
酸风:带有凉意或凄凉感的风。
雨水:秋雨。
边楼:靠近水边的楼房。
堤杨:堤岸上的杨树。
脆尽:叶子变得脆弱易碎。
黄金线:形容杨树叶在秋日阳光下泛黄如金线。
城里人家:城中的居民。
未觉:还没有察觉到。
秋:秋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的景象,以络纬(纺织娘)的鸣叫声作为起笔,营造出一种愁绪弥漫的氛围。"络纬声声织夜愁",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夜的寂静与思虑,仿佛虫鸣中蕴含着无尽的离愁别绪。

"酸风吹雨水边楼",这里的"酸风"可能是指带有凉意的秋风,吹过水边的楼阁,带来微微的湿润,更添了几分凄凉。"雨水"暗示了季节转换,秋雨连绵,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清冷。

"堤杨脆尽黄金线",诗人以堤岸上的杨柳叶落殆尽,比喻时光的流逝和秋天的凋零,"黄金线"形容杨柳叶子在月光下或秋阳中的色彩,显得尤为鲜明,也暗含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城里人家未觉秋",通过城里人的视角,反衬出乡村或郊外的敏感于季节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细腻观察和对都市生活的疏离感。

整体来看,这首《西塍秋日即事》以秋夜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深深思考。周密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深意,让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593)

周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隐居不仕。自号四水潜夫。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诗画音律,尤好藏弃校书,一生著述较丰。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字:公谨
  • 号:草窗
  • 籍贯:弁阳老
  • 生卒年:1232-1298

相关古诗词

夜归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野步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效颦十解.四字令(其一)拟花间

眉消睡黄。春凝泪妆。玉屏水暖微香。听蜂儿打窗。

筝尘半妆。绡痕半方。愁心欲诉垂杨。奈飞红正忙。

形式: 词牌: 醉太平

一枝春(其二)越一日,寄闲次余前韵,且未能忘情于落花飞絮间,因寓去燕杨姓事以寄意,此少游“小楼连苑”之词也。余遂戏用张氏故实次韵代答,亦东坡锦里先生之诗乎

帘影移阴,杏香寒、乍湿西园丝雨。芳期暗数。

又是去年心绪。金花谩剪,倩谁画、旧时眉妩。

空自想、杨柳风流,泪滴软绡红聚。罗窗那回歌处。

叹庭花倦舞,香消衣缕。楼空燕冷,碎锦懒寻尘谱。

么弦谩赋,记曾是、倚娇成妒。

深院悄,闲掩梨花,倩莺寄语。

形式: 词牌: 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