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碧岩深洞恣游遨,天与芦花作羽毛。
要识此来栖宿处,上林琼树一枝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感化的作品,名为《奉元宗命咏苑中白野鹊》。从这四句话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
“碧岩深洞恣游遨”,这里的“碧岩”指的是清澈见底的山石,“恣”字有着悠然自得的意味。诗人似乎在说自己徜徉于这片深邃的自然之中,心情舒畅,宛如游龙。
“天与芦花作羽毛”,这一句则是对景物进行了艺术夸张。诗人将“天”和“芦花”比喻为羽毛,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表达了一种轻盈自在的感觉,仿佛自己也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于浩瀚苍穹之中。
“要识此来栖宿处”,诗人似乎在对读者传递一个信息,要知道他所选择的栖息之地。这里的“栖宿”暗示了一种隐居生活,诗人可能是在寻求一种远离尘世、宁静致远的心灵寄托。
最后一句,“上林琼树一枝高”,“上林”通常指的是高处的森林,“琼树”则是形容树木的美丽。这里诗人描绘了一棵高耸入云的树木,树枝如同天边的一抹霞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象征着诗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
总体来看,这四句诗通过对山、洞、芦花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的向往,以及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不详
旌旗赴天台,溪山晓色开。
万家悲更喜,迎佛送如来。
草中误认将军虎,山上曾为道士羊。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垂阴。
蝉噪古槐疏叶下,树衔斜日映孤城。
欲知潘鬓愁多少,一夜新添白数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