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客墓

谁谓白日恩,不及黄蒿门。

蒿门闭白骨,闭骨不闭魂。

蘼芜棘棘草,自结酸楚根。

兔丝女萝花,自结幽魅婚。

胡为四方志,守彼三尺坟。

岂无南来辕,双轮日翻翻。

岂无北上驹,四蹄日奔奔。

魂予何不归,人各怀故园。

故园虽可归,不如归本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吊客墓》由明代诗人德祥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对逝者的哀思与对生命的感慨。

首句“谁谓白日恩,不及黄蒿门”,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死亡无情的感慨。白日象征着生者的世界,而黄蒿门则代表了死者的世界,诗人感叹阳光的恩泽无法触及到黄蒿门后的世界,暗示了生命的有限与死亡的不可逆转。

接着,“蒿门闭白骨,闭骨不闭魂”进一步阐述了生死的界限。黄蒿门虽然可以隔绝白骨,却无法阻断灵魂的游离,表达了对灵魂不死的信念。

“蘼芜棘棘草,自结酸楚根。兔丝女萝花,自结幽魅婚”这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植物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循环与连接。蘼芜、棘棘草、兔丝、女萝花等植物在诗人笔下仿佛具有情感与意志,它们的生长与结合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连接,同时也蕴含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

“胡为四方志,守彼三尺坟”则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守护。四方志意指四方之志,即追求理想与目标的意志,诗人在此处似乎是在说,即使在追求远方的理想时,也不应忘记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守护。

“岂无南来辕,双轮日翻翻。岂无北上驹,四蹄日奔奔”这两句通过对比南辕北辙的车马,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无论是南来的车轮还是北上的骏马,都在日复一日地奔腾,象征着生命的不断前行与变化。

最后,“魂予何不归,人各怀故园。故园虽可归,不如归本元”则是对生命终极归宿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灵魂为何不能回归本源,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同时,也强调了无论身在何处,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怀念与对生命本质的追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死亡、思念与归宿的深刻思考,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哲理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76)

德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明间僧。工书能诗。洪武初住持径山寺。永乐中尚在。有《桐屿集》

  • 字:麟洲
  • 号:止庵
  • 籍贯:浙江钱塘

相关古诗词

题春晖堂

寸草虽有心,岂能报春晖。

丈夫虽有志,不如守庭闱。

萱花绕砌开,乳乌绕林飞。

堂上白头母,手缝游子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寄息耘

颜颜白发人,窄窄黄茅屋。

田园不愿多,衣食聊自足。

狂来溪上行,长歌饮溪绿。

家藏一束书,懒教儿孙读。

此意谁可知,高松与修竹。

形式: 古风

画春溪别意图赠息耘

不见别离船,摧残溪上柳。

溪翁白头毛,夜半起倾酒。

雪溜响低檐,月光度疏牖。

忽闻烟际鸿,于焉坐来久。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白发吟

白发不早来,早来人莫哀。

黄金不早散,早散人莫叹。

黄金不散散者多,白发不来愁奈何。

莫将黄金待白发,白发不生泉下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