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其六)

茫茫大宇内,幽怀罕所同。

求之竹帛间,赖有浔阳翁。

翳宅惟蓬蒿,挂壁仅丝桐。

举火虽常乏,君子固其穷。

丈夫苟不遇,蓬累播贞风。

岂以六尺躯,贫贱顾忧冲。

龙德但无瑕,朝闻夕可终。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省曾对陶渊明诗歌的感怀之作,通过对比自身与陶渊明的生活境遇,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茫茫大宇内,幽怀罕所同”描绘了广阔宇宙中,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求之竹帛间,赖有浔阳翁”提到在书籍中寻找共鸣,找到了与陶渊明相似的心境,浔阳翁即指陶渊明,表明诗人对陶渊明作品的敬仰。

“翳宅惟蓬蒿,挂壁仅丝桐”描绘了陶渊明居所的简陋,以及他仅有的琴瑟相伴,象征着陶渊明生活的清贫与淡泊。而“举火虽常乏,君子固其穷”则赞扬了陶渊明即使生活困顿,也能坚守君子之道,不为物质所累。

“丈夫苟不遇,蓬累播贞风”表达了对未能遇到知音的无奈,同时也赞美了陶渊明即使身处逆境,仍能保持高洁的品格,如同飘扬的贞风。最后,“岂以六尺躯,贫贱顾忧冲”强调了陶渊明不因身体的限制、贫贱的地位而忧虑,展现出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龙德但无瑕,朝闻夕可终”则是对陶渊明高尚品德的赞颂,即使短暂的一生,也因拥有完美的道德品质而显得充实而有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活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其七)

陋巷绝投赠,朱门多馈遗。

轩冕世所隆,圣贤久相嗤。

渊明受饥迫,出门无所之。

嗟彼恶木阴,宁足荫其躯。

漂母者何人,殷勤在瑶词。

黄金等山岳,临没谁当持。

岂若兹主人,炳有千秋垂。

形式: 古风

临病咏怀九首(其一)

相彼同生人,时芳共俄倾。

荣枯虽不齐,均此素秋殒。

贵贱何必殊,执之无留影。

所以达观流,彭殇归一轸。

骄人何好好,风波冒挥骋。

金玉靡有厌,冥酣溺无醒。

大期一朝来,何炎不销烬。

祸生自为胎,颓名谁与拯。

所贵素心者,逍遥寄肱枕。

旦夕无怔营,安安卧林境。

形式: 古风

临病咏怀九首(其二)

古人负高蕴,举世无知己。

抒愫托微吟,千载待其侣。

我今洞谅之,黄泉不可起。

神情既潜会,叹息曷容止。

苍天指为正,何必同堂语。

形式: 古风

临病咏怀九首(其三)

相彼万喙息,其生各自谋。

人也有百需,安得谢营求。

数亩负郭田,躬耕力锄耰。

妻孥免餔糠,我愿亦已酬。

嗟此蒲柳躯,安胜千岁忧。

聊随草木荣,欣欣乐中丘。

短长俱一尽,劳劳徒控留。

古称鹤上人,谁当睹遨游。

鼓瑟不为欢,令人哂蜉蝣。

形式: 古风 押[尤]韵